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鸡头(雞頭)jī tóu
亦作“鷄头”。
(1).鸡的头。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雄鸡》:“病贼风者,作鸡散(治之)。东门鸡头可以治蛊。由此言之:鸡主以御死辟恶也。” 李準 《大年初一》:“别像往年那样,鸡头、鱼翅一大堆挤在一块,干部们到咱家,反而连句话也说不成。”
(2).见“ 鸡头肉 ”。
(3).指 鸡头摩寺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妙道犹祕,机缘未适,弗降 鸡头 ,寧开 狼迹 。” 吴兆宜 笺注引《法苑珠林》:“昔 天竺 鸡头摩寺 五通菩萨 往安乐界,请 阿弥陀佛 ,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影像,顾力莫由,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往去,寻当现彼。’” ——《漢語大詞典》
(1).鸡的头。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雄鸡》:“病贼风者,作鸡散(治之)。东门鸡头可以治蛊。由此言之:鸡主以御死辟恶也。” 李準 《大年初一》:“别像往年那样,鸡头、鱼翅一大堆挤在一块,干部们到咱家,反而连句话也说不成。”
(2).见“ 鸡头肉 ”。
(3).指 鸡头摩寺 。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妙道犹祕,机缘未适,弗降 鸡头 ,寧开 狼迹 。” 吴兆宜 笺注引《法苑珠林》:“昔 天竺 鸡头摩寺 五通菩萨 往安乐界,请 阿弥陀佛 ,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影像,顾力莫由,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往去,寻当现彼。’” ——《漢語大詞典》
西畔
唐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唐 刘禹锡 题集贤阁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元 马祖常 钱塘潮 石桥西畔竹棚斜,閒日浮舟阅岁华。
金 周昂 晚望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骈字类编》
唐 刘禹锡 题集贤阁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
唐 李商隐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元 马祖常 钱塘潮 石桥西畔竹棚斜,閒日浮舟阅岁华。
金 周昂 晚望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骈字类编》
洞门(洞门)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其一 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
唐 杜甫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唐 白居易 太湖石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唐 刘禹锡 桃源行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崔涂 题授阳镇路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唐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其三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唐 可止 山居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唐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唐 白居易 太湖石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唐 刘禹锡 桃源行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其六 山鸟宿檐树,水萤流洞门。
唐 崔涂 题授阳镇路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
唐 马戴 黄神谷纪事 霹雳振秋岳,折松横洞门。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其三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唐 可止 山居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骈字类编》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陈 ( 陳 ) chén
陈 [ chén ]
- 排列,摆设:~列。~兵。
- 述说:~述。~情。详~。~诉。~说。
-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名-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 參見「月氏 」條。
丹 dān《國語辭典》
丹 [ dān ]
名- 赤色的礦石,可以製成顏料。《書經·禹貢》:「杶幹栝柏,礪砥砮丹。」
- 精煉配製的藥劑。如:「仙丹」、「靈丹妙藥」、「九轉還魂丹」。
- 姓。如漢代有丹玉。
- 紅色的。如:「丹楓」、「丹脣」、「丹砂」。
- 赤誠的。如:「丹心」、「丹忱」。
升 shēng《國語辭典》
升 [ shēng ]
動- 由下而上。如:「升旗」、「升官」、「升級」。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 文著,位以才升。」
- 登。《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升等於十合。也稱為「公升」。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巽(☴)下坤(☷)上。表示亨通之義。
- 姓。如南朝宋有升元。
劫 jié《國語辭典》
劫 [ jié ]
动- 用威吓的手段胁迫。《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宋·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强取、抢夺。如:「打劫」、「抢劫」、「打家劫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
- 梵语音译「劫波」( kalpa)的略称。一个极为长久的时间单位。佛教以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即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为「一劫」。如:「大劫」、「小劫」、「贤劫」。
- 灾难、灾祸。如:「浩劫」、「劫难」、「劫后余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今有雷霆之劫。」
- 围棋上指从属未定,可互相牵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这一盘邹泰来却杀死四五块,陈木南正在暗欢喜,又被他生出一个劫来,打个不清。」
仞 rèn《國語辭典》
仞 [ rèn ]
名- 量词。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为一仞。《说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寻,八尺。」《书经·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
- 测量深度。《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晋·杜预·注:「度深曰仞。」
- 辨认。《淮南子·人间》:「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通「认」。
- 填塞、充满。《史记·卷三·殷本纪》:「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通「牣」。
台 ( 檯 臺 颱 ) tái/tāi《國語辭典》
台 [ tāi ]
-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
台 [ yí ]
動- 喜悅。《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通「怡」。
- 我。古人稱自己為「台」。《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什麼」。《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後漢書·四○·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姓。如明代有台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