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谛观世味如嚼蜡,惜花未免犹膏肓。

李纲宋代〕《志宏以牡丹酴醾见遗戏呼牡丹为道州长且许时饷酴醾作二诗以报之 其一 牡丹

我昔驱车游洛阳,正值名圃开花王。嫣然万本斗妍媚,彫槛绰约罗红妆。

风枝似响湘浦佩,露苞如浴骊山汤。乍惊照眼国色好,更觉扑鼻春风香。

鞓红檀点玉版白,细叶次第舒幽房。玉奴纤指尚馀捻,鹤翎坐恐随风翔。

就中品格最奇特,共许魏紫并姚黄。千金不惜买一醉,少年浑欲花底狂。

归来试作牡丹谱,未服秉笔惟欧阳。自从游宦多感伤,况此远谪闽山傍。

谛观世味如嚼蜡,惜花未免犹膏肓。亦知春色到庭户,不见此花如未尝。

子于何处得一本,赠我意厚诚难忘。戏言剑浦此为最,聊试呼作道州长。

化工彫刻无厚薄,地气培植非其乡。虽云单叶不入品,无那富艳踰群芳。

愿言爱惜勿嘲诮,且醉玉斝酬韶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谛观世味嚼蜡未免膏肓

谛观(諦觀)dì guān
审视,仔细看。《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諦观,捨之而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予登 罗汉阁 ,取 禪月 亲作本諦观竟日,其间有极破碎糜烂者,笔法高妙,相貌古怪。”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观审视者,不出寻丈,顾谓此寻丈遂足以极天下之所至,无復能有餘,而一切因以自画,则鲜不谓之大愚。”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白乐天》:“便以一种‘爱真能助’的心情,而生出了所谓谛观,不愿意在旧社会中随波逐流而超然自适。”  ——《漢語大詞典》
世味 shì wèi
(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嚼蜡(嚼蠟)jiáo là
比喻无味。《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於横陈时,味如嚼蜡。” 宋 王安石 《示董伯懿》诗:“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 仲默 才最秀,亦以见处不深,用於摹拟,入目灿然,吟咏即如嚼蜡。” 郁达夫 《沉沦》:“他觉得学校里的教科书,真同嚼蜡一般,毫无半点生趣。”  ——《漢語大詞典》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1.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1. 有花的。如:「花季」。
  2.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1.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未免 wèi miǎn
(1).不免,免不了。《孟子·离娄下》:“ 舜 ,人也;我,亦人也。 舜 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 严光 旧钓磯。”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餘未免从人乞。”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今日从征,军次 陈桥 ,这早晚只听有人呼唤,未免出见咱。”
(2).犹言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他的独到,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不过一个好好的人,明明有妥当的方法,却偏要使细菌到自己的身体里来繁殖一通,我实在以为未免太近于固执。”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 小卞 的‘入国证’仅仅是到 海城 ,他却跑到 哈尔滨 ,这种冒险举动未免太不值了。”  ——《漢語大詞典》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膏肓 gāo huāng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