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歌再鼓不成曲,陈陈相因惭秕糠。

缪公恩清代〕《金泗樵以多篇见示答以长歌

火轮飞燄天中央,湘帘高捲开堂皇。长吟挥汗苦炎热,窗明几净空徬徨。

一歌再鼓不成曲,陈陈相因惭秕糠。捧君佳什回环读,幅幅击拊如琳琅。

韩潮苏海走气势,子云相如兼骚庄。泛揽群言入炉冶,胸中鼓铸呈精光。

纪梦两篇最奇绝,游仙何必推曹唐。瑰丽离奇不可状,恍若洪厓浮邱来扶将。

何幸拉我登天阙,龙腰鹤背偕翱翔。知君本是谪仙客,故尔精神结注非寻常。

长歌娓娓数百语,触手妙绪何汪洋。白衣苍狗寄幽远,天空海阔怀莽苍。

忽尔鸢鱼足儒理,深衣大带垂堂堂。忽尔高举如仙人,瑶草玉树琪花香。

忽尔枯寂似释子,萧然钵笠来西方。变幻百怪难拟议,笔锋到处生光芒。

其馀诸什烂云锦,纷纷掩映争辉煌。低回我自愧形秽,不敢踵韵期颉颃。

忆我学诗三十载,半生师友多江乡。吴山楚水贮行橐,江花汀草皆文章。

好风一苇渡洋子,叩舷六代悲兴亡。北涉黄河望沧海,天地乃尔多包藏。

东登泰岱观日月,六合极目空微茫。乃入都会见钜丽,始知陆海真洪荒。

陆离熣灿杂五色,迷人欲使双睛盲。开拓心胸竟何似,徒令跋涉劳梯航。

嗒焉归来驻蓬荜,一邱一壑聊徜徉。闭门寡侣愈孤陋,骚坛无事争雄强。

今岁与君建旗鼓,彼此破斧或缺斨。连篇累牍不相下,争排笔阵驱词场。

君才既富性复敏,气盛不拘言短长。我范驰驱计步武,鸟蛇前后求安详。

守正自能待劲敌,出奇制胜殊未遑。自春徂夏数十作,未尝放笔为歌行。

此调不谈亦已久,但觉蹇涩非铿锵。自朝至于日中昃,书成屋角飞斜阳。

掷笔朗吟自斟酌,暮天习习薰风凉。愿将此作质法眼,勿为世俗之见徒揄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歌不成陈陈相因秕糠

一歌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一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骈字类编》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1.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2.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4.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5.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1.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2.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不成 bù chéng
(1).未成年。《左传·哀公五年》:“ 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
(2).无所成就;不成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沈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3).不象。《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陈陈相因(陳陳相因)chén chén xiāng yīn
(1).谓陈谷逐年增积。《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明 李贽 《世纪总论》:“至於陈陈相因,贯朽粟腐,则自然启 武帝 大有为之业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清张瑄》:“及夫末际,岁运至四百万之多,使太仓陈陈相因,红朽不可食。”
(2).比喻因袭陈旧,缺乏创新。 宋 杨万里 《眉山任公〈小丑集〉序》:“ 庆历 、 元祐 诸公,竞轡而先路,非近世陈陈相因,累累随行之作也。” 明 张煌言 《陈文生〈未焚草〉序》:“文章一道,独陈陈相因,毋宁付之 祝融 之为快也。” 秦牧 《长街灯语·划地为牢与广阔天地》:“一个模式,‘依法炮制’,陈陈相因,‘似曾于相识’那一套东西,是文艺的大忌。”  ——《漢語大詞典》
惭 ( 慚 ) cán
惭 [ cán ]
     ◎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秕糠 bǐ kāng
(1).瘪谷和米糠。喻琐碎、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犹将陶铸 尧 舜 者也。” 成玄英 疏:“穀不熟为粃,穀皮曰糠,皆猥物也。” 汉 王充 《论衡·量知》:“穀之始熟曰粟,舂之於臼,簸其粃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无经略之大体,咸粃糠之微事。” 清 周亮工 《九月二十日同乡人帅君载酒泛菊即席同冠五赋》:“莫悲狼藉甚,吾道不粃糠。”
(2).犹糟粕。 宋 苏轼 《韩文公庙碑》:“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粃糠。” 闻一多 《死水·“你指着太阳起誓”》:“‘永久’早许给了别人,粃糠是我的分,别人得的才是你的菁华,不坏的千春。”
(3).轻视,视为粃糠。《北齐书·王晞传》:“虽执谦挹,粃糠神器,便是违上玄之意,坠先帝之基。” 唐 孙樵 《萧相国真赞》:“粃糠 魏 丙 ,肩袂 稷 契 。”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粃糠 麟阁 之雄,孰为上将;赞颂龙庭之绩,彼独何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