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帅阃(帥閫)shuài kǔn
(1).镇抚一方的军事首长。 宋 苏轼 《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
(2).指帅府。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行行渐欣临帅閫,且把征车顿,忙参上将营。” ——《漢語大詞典》
(2).指帅府。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行行渐欣临帅閫,且把征车顿,忙参上将营。” ——《漢語大詞典》
慎 shèn《國語辭典》
慎 [ shèn ]
动- 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 重视。《荀子·彊国》:「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 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 姓。如晋代有慎修。
驱驰(驅馳)qū chí
(1).策马快跑。《诗·陈风·株林序》:“株林,刺 灵公 也,淫乎 夏姬 ,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前蜀 韦庄 《代书寄马》诗:“驱驰曾在五侯家,见説初生自渥洼。” 明 刘基 《君马黄》诗:“君马黄,我马驪,二马八足争驱驰。”亦指奔驰。 郭沫若 《前茅·上海的清晨》:“坐汽车的富儿们在中道驱驰,伸手求食的乞儿们在路旁徙倚。”
(2).喻奔走效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唐 元稹 《进马状》:“自慙駑钝之姿,莫展驱驰之効。”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偶尔閒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
(3).指辛苦;勤劳。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 张鼎 ,我听得你替俺官府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门里画卯。” 元 李邦祐 《转调淘金令·思情》曲:“咱因他弃了家私,受了驱驰,更离了故乡。” ——《漢語大詞典》
(2).喻奔走效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唐 元稹 《进马状》:“自慙駑钝之姿,莫展驱驰之効。”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偶尔閒步,试看世情,奔走侯门,驱驰尘境。”
(3).指辛苦;勤劳。 元 孙仲章 《斟头巾》第二折:“ 张鼎 ,我听得你替俺官府每办事的当,又各处攒造文书,一年光景,好生驱驰!与你一个月假限,休来衙门里画卯。” 元 李邦祐 《转调淘金令·思情》曲:“咱因他弃了家私,受了驱驰,更离了故乡。” ——《漢語大詞典》
莫怪
不要怪罪 ——《整理自网络》
山人 shān rén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 注:“山人,虞官也。”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迟 ( 遲 ) chí
迟 [ chí ]
- 慢,缓:~缓。~笨。~钝。~疑。~重(zhòng )。~滞。
- 晚:~到。~暮,~早。推~。延~。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