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军旅(軍旅)jūn lǚ
(1).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其有将帅之能否,军旅之勇怯。”《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联 ( 聯 ) lián
联 [ lián ]
- 连结,结合:~合。~结。~系。~络。~盟。~邦。~袂。~名。~想。~姻。~营。珠~璧合。
- 对偶的语句:对~。挽~。楹~。上~。下~。
- 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名-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飞文(飛文)fēi wén
(1).谓散布诋毁、诽谤他人的匿名文书。《汉书·刘向传》:“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流言飞文,譁於民间。”《隋书·文学传序》:“或离谗放逐之臣,涂穷后门之士,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闕之下。” 唐 孟郊 《赠章仇将军》诗:“本立谁敢拔,飞文自难穷。”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筹全局折》:“交章飞文,变乱黑白,诬攻新政,贝锦如织。”
(2).挥笔成文;写文章。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参见“ 飞文染翰 ”。
(3).谓光彩闪耀。《文选·班固〈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吕延济 注:“焱焱炎炎,旌旗貌。飞扬光彩,成其文章。”《文选·曹植〈七启〉》:“挥流芳,燿飞文,歷盘鼓,焕繽纷。” 张铣 注:“飞文,谓光相照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製礠石以御衝,糊赬壤以飞文。” ——《漢語大詞典》
(2).挥笔成文;写文章。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举白朱颜凝,飞文彩笔抽。”参见“ 飞文染翰 ”。
(3).谓光彩闪耀。《文选·班固〈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 吕延济 注:“焱焱炎炎,旌旗貌。飞扬光彩,成其文章。”《文选·曹植〈七启〉》:“挥流芳,燿飞文,歷盘鼓,焕繽纷。” 张铣 注:“飞文,谓光相照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製礠石以御衝,糊赬壤以飞文。” ——《漢語大詞典》
检 ( 檢 ) jiǎn
检 [ jiǎn ]
- 查:~查。~测。~讨。~举。~校(jiào )。~修。~索。~察。
- 注意约束(言行):~点(①注意约束言行,如“参加宴会时连吃带拿,太不~~了”;②查看是否符合,如“把行李~~一遍”)。失~。
- 古代官名,掌修国史,位次编修。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