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叔明善写松,妙趣直与韦偃同。
顾君叔明善写松,妙趣直与韦偃同。
片缣幅纸不易得,人争一睹清双瞳。
玉岩上人即粲可,早跻十地成全功。
禅房素壁耀霜雪,绘画未许来庸工。
叔明对此役意匠,捉笔跳叫声摩空。
须臾貌作老蛟影,毫端瞥若回腥风。
隔座时疑翠涛响,钩帘日讶玄云封。
宿鹤已去落花尽,庭前细雨春濛濛。
老夫寻幽适相过,览之便觉心神融。
酒酣信手为长句,醒愧涴花溪上翁。
片缣幅纸不易得,人争一睹清双瞳。
玉岩上人即粲可,早跻十地成全功。
禅房素壁耀霜雪,绘画未许来庸工。
叔明对此役意匠,捉笔跳叫声摩空。
须臾貌作老蛟影,毫端瞥若回腥风。
隔座时疑翠涛响,钩帘日讶玄云封。
宿鹤已去落花尽,庭前细雨春濛濛。
老夫寻幽适相过,览之便觉心神融。
酒酣信手为长句,醒愧涴花溪上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顾 ( 顧 ) gù
顾 [ gù ]
-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 拜访:三~茅庐。
-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 同“雇”,酬。
- 姓。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叔 shū《國語辭典》
叔 [ shú ]
名- 稱謂:➊ 用以稱父親的弟弟。如:「叔父」、「叔侄」。➋ 用以稱丈夫的弟弟。如:「小叔」。➌ 用以稱父親平輩朋友中年紀小於父親的人。如:「王叔叔」。
- 姓。如漢代有叔壽。
- 兄弟中排行第三的。《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
- 衰微、衰末。參見「叔世」、「叔季」等條。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善 shàn《國語辭典》
善 [ shàn ]
名-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为善最乐」、「隐恶扬善」。
- 有德行的人、好人。《礼记·中庸》:「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 姓。如宋代有善辰。
- 亲善、交好。《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与蔡邕素善。」
- 喜好、喜爱。《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爱惜。《荀子·彊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
- 美好的。如:「善人」、「善事」、「善行」。
- 熟悉的。如:「面善」。
- 擅长。如:「能歌善舞」、「英勇善战」。《礼记·学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 容易。如:「善变」、「善疑」、「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 表赞美、称许之词。《文选·枚乘·七发》:「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写松(写松)
酉阳杂俎南康怪松从前刺史令画工写松必数枝衰悴 ——《韵府拾遗 冬韵》
妙趣 miào qù
(1).精微的旨趣。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俱济流沙,同归妙趣。”《云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难详。”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漢語大詞典》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漢語大詞典》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形-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韦 ( 韋 ) wéi
韦 [ wéi ]
- 经去毛加工制成的柔皮:~编三绝(喻读书刻苦)。
- 〔~伯〕磁通量实用单位,一韦伯等于108麦克斯韦。
- 姓。
偃 yǎn《國語辭典》
偃 [ yǎn ]
动- 仰卧。《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 仆倒、倒伏。《书经·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兴而俟。」
- 覆盖。如:「偃盖」。唐·张乔〈寻桃源〉诗:「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
- 停止、平息。《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
- 堤防。《周礼·天官·䲣人》:「䲣人掌以时䲣为梁。」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梁,水偃也。」
- 姓。如晋代有偃籍。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