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问扬州、何逊有新诗,谁堪续。

杨慎明代〕《满江红 檃括潜夫词,忆李中溪种玉园梅

角寂钟沈,清梦到、罗浮翠麓。种玉园中同醉处,暗香犹扑。

月落参横增怅望,天寒日暮悲幽独。讶陇头、不寄一枝来,萦心曲。

茅屋稳,辞金屋。藜烛焰,羞银烛。叹出尘风韵,背时妆束。

争羡东邻姬傅粉,岂知空谷人如玉。问扬州、何逊有新诗,谁堪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扬州新诗谁堪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扬州(扬州)
书淮海惟扬州周礼东南曰扬州尔雅江南曰扬州  ——《分类字锦》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逊 ( 遜 ) xùn
逊 [ xùn ]
  1. 退避,退让:~位。~遁。
  2. 谦让,恭顺:~让。谦~。
  3. 次,差,不及:~色。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新诗(新詩)xīn shī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泽东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
谁堪(誰堪)shuí kān
怎能忍受。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漢語大詞典》
续 ( 續 ) xù
续 [ xù ]
  1. 连接,接下去:连~。继~。陆~。狗尾~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2. 在原有的上面再加:~编。~集。把茶~上。
  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