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令人叹,何物老妪,生此宁馨郎。

王慎中明代〕《满庭芳 王行人诸子孙出见赋赠

垂领两髦,自綦双絇,满庭玉树辉光。诵诗习礼,橦布作衣裳。

应是蓝田种玉,琢许多、圭珀璆琅。令人叹,何物老妪,生此宁馨郎。

想当年生日,曾试啼声,定不寻常。崭然露,头角怪底清扬。

休誇封胡羯末,淮南后、裔姓名芳。君家住,虽临湓浦,华胄也称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令人何物老妪宁馨

令人 lìng rén
(1).品德美好的人。《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 笺:“令,善也。”《旧唐书·韦挺杨纂等传论》:“ 周 、 隋 以来, 韦 氏世有令人,鬱为冠族,而 安石 嗣立,竟大其门。” 宋 曾巩 《祖母丘氏追封魏国太夫人制》:“具官某祖母某氏,身蹈纯行,嬪于令人,教行闺门,自隐而显。”
(2).古代命妇的封号。(1) 宋徽宗 政和 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 金宣宗 贞祐 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令人,你在门外覷者,看有那一位老爷下马,便来报咱知道。”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四折:“已曾吩咐功臣 马武 等,但有所知,即便举荐入朝,听某择用。怎么这几时还不见有甚贤士到来?令人,你与某请将 马武 来者。”  ——《漢語大詞典》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何物 hé wù
亦作“ 何勿 ”。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沈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漢語大詞典》
老妪(老嫗)lǎo yù
(1).老年妇女。《史记·高祖本纪》:“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那庙中先有老嫗也在内躲雨。”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他从海岸上又折向街头来,在一只街角上又遇着刚才那位卖菜的老妪。”
(2).老妇自称。 唐 杜甫 《石壕吏》诗:“老嫗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漢語大詞典》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宁馨(寧馨)níng xīn
晋 宋 时的俗语,“如此”、“这样”之意。 唐 刘禹锡 《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 中华 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寧馨。” 宋 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六朝兴废餘丘壠,空使姦雄笑寧馨。” 元 曹之谦 《白菊》诗:“数枝的皪照秋清,何物为花乃寧馨。”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诗:“几人有儿得寧馨,万金之产良非诬。”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宁馨阿堵》、 金 王若虚 《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辩》、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宁馨》。  ——《漢語大詞典》
郎 láng/làng《國語辭典》

郎 [ láng ]

  1. 秦漢時起,官多稱為「郎」。如:「侍郎」、「尚書郎」。《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
  2. 對男子的美稱。如:「周郎」、「少年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唐·李白〈橫江詞〉六首之五:「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3. 婦女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如:「郎有情,妹有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穴!」唐·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4. 僕役對主人的稱呼。《新唐書·卷一二四·宋璟傳》:「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5. 女子也稱為「郎」。如:「女郎」。
  6. 姓。如漢代有郎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