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向阳低欲绽,迎风半将吐。

弘历清代〕《山桃欲开

遇闰春信迟,花事徒延伫。今朝试寻春,原在桃花坞。

向阳低欲绽,迎风半将吐。似含脉脉情,如作娑娑舞。

左招杏作弟,回顾梅为侣。武陵想高躅,元都惹繁绪。

莫嫌烂漫遥,会看霏红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向阳迎风

向阳(向陽)xiàng yáng
(1).面对太阳;朝着太阳。 晋 潘岳 《闲居赋》:“蘘荷依阴,时藿向阳。” 元 程钜夫 《解安卿惠红药嘉种》诗:“主人帝城东畔住,一花一木都向阳。” 明 黄祖儒 《一枝花·除夕偶成》套曲:“则俺这后凋松閲歷那冰霜遍,一任他向阳花纵横在雨露边。”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他有时候向阳放着车,低着头自言自语的嘴微动着,有时候仰面承受着阳光,打个小盹。”
(2).比喻蒙受恩遇。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草茆之质,使遂於向阳;菽水之欢,许伸於反哺。”  ——《漢語大詞典》
低 dī《國語辭典》

低 [ dī ]

  1. 上下距离小,或离地面近。与「高」相对。如:「低处」、「低空飞过」。《文选·谢朓·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2. 低下。指身分、能力、程度等而言。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3. 价较便宜的。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诗:「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4. 形容兴趣不高或情绪不好。如:「只要下雨天,我出门的兴致就低了。」、「自从落榜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
  5. 形容声音很小。如:「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别人可能听不清楚。」
  1. 俯、向下弯。如:「低身」、「低头不语」。
  2. 放低、垂落。《文选·谢惠连·雪赋》:「愿低帷以昵帎,念解珮而褫绅。」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1. 低矮的。如:「夜幕低垂」、「黄昏时,太阳低悬在海平面上。」
  2. 轻声的。宋·姜夔〈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绽 ( 綻 ) zhàn
绽 [ zhàn ]
  1. 衣缝脱线解开,引申为裂开:~裂。~开。~露。~放。破~(漏洞)。皮开肉~。
  2. 缝补,缝纫:“故衣谁为补,新衣谁当~。”
迎风(迎風)yíng fēng
(1). 汉 代楼观名。《汉书·扬雄传上》:“ 甘泉 本因 秦 离宫,既奢泰,而 武帝 復增 通天 、 高光 、 迎风 。” 汉 张衡 《西京赋》:“既新作於 迎风 ,增 露寒 与 储胥 。”《文选·曹植〈赠徐干〉诗》:“ 文昌 鬱云兴, 迎风 高中天。” 李善 注引《地理书》:“ 迎风观 在 鄴 。”
(2).逆风;对着风。《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文选·张协〈七命〉》:“尔乃嶢榭迎风,秀出中天。” 李善 注引 曹植 《七启》:“迎清风而立观。”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蔷薇诗》:“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3).指纳凉。《红楼梦》第三一回:“ 袭人 正在堦下倚槛迎风,忽见 湘云 来了,连忙迎下来。”
(4).犹闻风。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
(5).迅即,马上。《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不一时,捉到了,迎风就打四十板。”
(6).犹随风。《绿野仙踪》第九五回:“説他的腰是弱柳迎风,説他的头是乌云笼罩。”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中国共产党,自从他一诞生,就举起一面迎风招展的革命红旗。”
(7).犹接风。 明 范濂 《云间据目钞·记赋役》:“如各上司按临,例有迎风饭、下马饭、閲操酒、送风饭,动以数金计。”《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那些积年伙计,俱来备席迎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头次 刘作非 胡子队来,你摆三天三宿的迎风香堂。”  ——《漢語大詞典》
半 bàn《國語辭典》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的。如:「半数」、「半边」、「半碗饭」、「年过半百」。
  2. 在……中间。如:「半夜」、「半路」、「半山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比喻极少。如:「一星半点」、「一分半钟」。
  1. 部分、不完全的。如:「半成品」、「半生不熟」、「半新不旧」、「一知半解」。
  1. 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如:「剖半」、「一半」。《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吐 tǔ/tù《國語辭典》

吐 [ tǔ ]

  1.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如:「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2. 发出、说出。如:「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3. 释放、放出。如:「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
  4.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1. 文词、言词。如:「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

吐 [ tù ]

  1. 由胃逆出。如:「吐血」、「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如:「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