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方岳〔宋代〕《齐天乐 其二 和楚客赋芦》
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孤篷 gū péng
(1).孤舟的篷。 宋 朱熹 《水口行舟》诗之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捲孤篷看,依旧青山緑水多。”
(2).常用以指孤舟。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 于右任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漢語大詞典》
(2).常用以指孤舟。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 于右任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漢語大詞典》
夜傍
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诗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 ——《韵府拾遗 漾韵》
低 dī《國語辭典》
低 [ dī ]
形- 上下距离小,或离地面近。与「高」相对。如:「低处」、「低空飞过」。《文选·谢朓·敬亭山诗》:「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单扉低小,白间短窄。」
- 低下。指身分、能力、程度等而言。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诗:「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 价较便宜的。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金橙径〉诗:「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 形容兴趣不高或情绪不好。如:「只要下雨天,我出门的兴致就低了。」、「自从落榜后,他的情绪一直很低。」
- 形容声音很小。如:「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别人可能听不清楚。」
- 俯、向下弯。如:「低身」、「低头不语」。
- 放低、垂落。《文选·谢惠连·雪赋》:「愿低帷以昵帎,念解珮而褫绅。」唐·李端〈代弃妇答贾客〉诗:「鸣环动珮恩无尽,掩袖低巾泪不流。」
- 低矮的。如:「夜幕低垂」、「黄昏时,太阳低悬在海平面上。」
- 轻声的。宋·姜夔〈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 姓。
宿 sù/xiǔ/xiù《國語辭典》
宿 [ sù ]
名- 供休止的处所。如:「宿舍」。《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 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
- 姓。如汉代有宿详。
- 住夜。《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停留。《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
- 安、守。《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晋·杜预·注:「宿,犹安也。」
- 旧的、积久的。如:「宿怨」、「宿忧」。《汉书·卷七○·陈汤传》:「雪边吏之宿耻。」
- 隔夜的。如:「宿雨」、「宿醉」。《镜花缘·第四回》:「睡到黎明,宿酒已消。」
- 前世的。如:「宿缘」。
- 平日的。《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传》:「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通「夙」。
- 素来、平时。《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 早先。《管子·地图》:「宿定所征伐之国。」唐·尹知章·注:「宿,犹先也。」
宿 [ xiǔ ]
名- 夜晚。如:「整宿」。《红楼梦·第四八回》:「商议已定,一宿无话。」
宿 [ xiù ]
名- 星座。如:「星宿」、「二十八宿」。汉·王充《论衡·祀义》:「天有列宿,地有宅舍。」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雨声(雨声)
唐 杜甫 绝句四首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唐 秦韬玉 题竹 捲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
唐 方干 冬夜泊僧舍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骈字类编》
唐 秦韬玉 题竹 捲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
唐 方干 冬夜泊僧舍 照墙灯焰细,著瓦雨声繁。 ——《骈字类编》
悲切 bēi qiè
(1).哀痛。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 凭 上书……辞甚悲切。上惻然感寤。”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他见了太守,想着平日知重之恩,越哭得悲切起来。”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十四夜对月同王阮亭员外》词:“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
(2).形容凄厉。《前汉书平话》卷中:“﹝ 戚夫人 ﹞思:我儿 如意 赵王 ,怎知我苦!正恨太后之间,忽闻雁声悲切。” 梁斌 《红旗谱》一:“﹝ 严老祥 ﹞听孩子们哭得实在悲切,又一步一步走进小屋。”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凄厉。《前汉书平话》卷中:“﹝ 戚夫人 ﹞思:我儿 如意 赵王 ,怎知我苦!正恨太后之间,忽闻雁声悲切。” 梁斌 《红旗谱》一:“﹝ 严老祥 ﹞听孩子们哭得实在悲切,又一步一步走进小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