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咏歌怀古人,笔墨聊自适。

何绛宋代〕《涧上访徐昭法

君子居涧上,萧条罕人迹。闭户三十载,亲旧多閒隔。

咏歌怀古人,笔墨聊自适。我从远方来,叩门访幽寂。

主人感旧游,招邀入方宅。殷勤慰久离,开尊坐孤石。

酒尽复弹琴,弦悲声更迫。秋霜忽满堂,凄风动门席。

主宾相顾盼,但为长啧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咏歌怀古笔墨自适

咏歌(詠歌)yǒng gē
亦作“ 咏謌 ”。 吟咏歌颂。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 歌 ”。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
(1).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 明 陈懋仁 《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
(2).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咏歌盈篋笥。” 刘良 注:“咏歌谓平生所述文章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逸诗六篇笙歌》:“ 明帝 去 孔子 删诗之世未远,必见其辞,故得以播之咏歌。”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 子美 当 唐 室板荡,忧时感事,无可如何,而托之於咏歌。”  ——《漢語大詞典》
怀古(懷古)huái gǔ
思念古代的人和事。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 圯桥 上,怀古钦英风。”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因登其皆山之楼,眺于群山,悠然而怀古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笔墨(筆墨)bǐ mò
(1).笔和墨。泛指文具。《汉书·扬雄传下》:“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为主人, 子墨 为客卿以风。”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案上放着笔墨画砚,磁器古董,都极其古雅而精致。”
(2).指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子骏 汉 朝智囊,笔墨渊海。”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某不更远引笔墨所载,直以 庆历 以来耳目所及者明之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汉 魏 名人笔墨俱在, 淮南王 刘安 隶书最工,自 曹子建 以下,稍近 钟 王 风格。”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儒道交融的妙用,真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
(3).谓写字,画画,作文章。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观 谷永 之陈説, 唐林 之宣言, 刘向 之切议,以知为本,笔墨之文,将而送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曰:‘媳妇既能笔墨,汝母家信付彼司之。’” 曹靖华 《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这期间,我住在 重庆 郊外,每周三天在城,处理事务工作;三天在家,从事笔墨工作。”  ——《漢語大詞典》
聊 liáo《國語辭典》

聊 [ liáo ]

  1. 乐事、兴趣。《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严载驾兮出戏游。」汉·王延寿·注:「聊,乐也。」
  2. 姓。如汉代有聊仓。
  1. 藉、依赖。如:「民不聊生」。《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 闲谈。如:「聊天」、「闲聊」。
  1. 姑且、暂且。如:「聊备一格」、「聊表寸心」。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三五:「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自适(自適)zì shì
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庄子·骈拇》:“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 盗跖 与 伯夷 ,是同为淫僻也。” 唐 薛戎 《游烂柯山》诗:“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宋史·洪芹传》:“退寓 永嘉 ,怡然自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