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四面烟霞,两头箫管

许嗣隆清代〕《莺啼序 庚申暮春,水绘觞泛,用彭羡门先生闺情韵

老矣英雄,眠食外、寄情花鸟。忆亭畔、蔓壑枝峰,开遍嫣红春杪。

咫尺吾庐成懒慢,蒙头被步忘昏晓。问埋忧何许,除是酒多愁少。

鞋袜东城,樽罍北苑,春服裁吴缟。面长空、放眼看云,心胸郁积都扫。

对繁花、红紫犹垂,眺新篁青葱未了。笑平生、梦断山阴,此閒如到。

春波更绿,随意松舟桧楫,穿回溪曲沼。惊彻底澄鲜,镜影奁光,照人欢笑。

四面烟霞,两头箫管,春情细腻兼骀荡,忽一声、长笛群音悄。

夕阳在树,暮寒侧侧侵人,看柳絮,微风搅。又闻曲中,另起歌头,一线晴丝袅。

近水清音,嘹亮水调,依稀赏心娱目,灯前偏好。黄鹤楼遥,赤鸟人在,白头青眼知谁向,只我辈、心期还相照。

酒酣耳热归来,醉里乾坤,其乡不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四面烟霞两头箫管

四面 sì miàn
(1).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礼记·乡饮酒义》:“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2).指四周围。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青山四面合,緑树几坡斜。”  ——《漢語大詞典》
烟霞(煙霞)yān xiá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漢語大詞典》
两头(兩頭)liǎng tóu
(1).犹两截。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 石番 以铁杖击 圣 ,中断之为两头。”
(2).两端。《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豫 将精鋭自北门出,鼓譟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上无封域,不用塼甓,以木为廓,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唐 李善 注:“索上:长绳繫两头於梁,举起中央,两人各从壹头上,交相度。” 唐 李白 《江山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两头。”如:梭的形状是中间粗,两头尖。
(3).两处;两个地方。《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万一你出了声儿,招出事来,弄得我两头儿照顾不来,你可没有两条命。”
(4).双方;两方面。如:我两头跑了六七回,总算把这件事情说妥了。如:这件事你办糟啦!两头都不落好。  ——《漢語大詞典》
箫管(簫管)xiāo guǎn
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 南朝 宋 鲍照 《代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罗邺 《春风》诗:“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簫管声。” 郁达夫 《与江郎对饭座上口占》:“南楼簫管沉沉夜,絶似 秦淮 五月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