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曾与淡园称继霸,至今藜阁藉雄文。

全祖望清代〕《坊中买千顷楼旧书

风流比部住篱门,六万牙签四库分。曾与淡园称继霸,至今藜阁藉雄文。

故雍残刻成飞絮,徵士遗钤亦断纹。谁道卿云长拥濩,由来过眼尽浮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至今雄文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淡 dàn《國語辭典》

淡 [ dàn ]

  1. 味道不鹹、不重。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2. 稀薄、不濃厚。如:「淡酒」、「雲淡風輕」。《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 色淺。如:「淡黃色」。
  4. 不熱心。如:「冷淡」、「淡淡的應了一聲。」
  5.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1. 淺、不深。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1.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如:「瞎扯淡」。《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2.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园 ( 園 ) yuán
园 [ yuán ]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
  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
  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继 ( 繼 ) jì
      继 [ jì ]
      1. 连续,接着:~续。~任。~承。~武(足迹前后相接,喻后人接续前人的事业)。~往开来。前仆后~。
      霸 bà《國語辭典》

      霸 [ bà ]

      1. 古时候诸侯的首领。如:「春秋五霸」。
      2. 在地方上为非作歹、作恶称雄的人。如:「恶霸」。《水浒传·第三七回》:「我这里有三霸,哥哥不知,一发说与哥哥知道。」
      3. 河川名。即霸水。源出于大陆地区陕西省蓝田县西北,注入渭水。也作「灞」。
      1. 把持、称雄。如:「独霸一方」。《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2. 能力超越他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为政必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1. 强横无理。如:「霸占」、「霸据」。

      霸 [ pò ]

      1. 农历每月月初始见的月光或月亮。《说文解字·月部》:「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 小月三日。」《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下》:「惟四月哉生霸。」
      至今 zhì jīn
      直到现在。《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唐 高适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 。”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漢語大詞典》
      藜 lí《國語辭典》

      藜 [ lí ]

      1. 植物名。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五、六尺,叶心色黄,卵形,有锯齿,嫩叶可食。初夏开黄绿色小花,茎老时可用来作木杖。一般多生于原野。
      阁 ( 閣 ) gé
      阁 [ gé ]
      1.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2.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出~(出嫁)。
      3. 小木头房子:~子。~楼。
      4.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简称“阁”)。组~。入~。
      5. 古同“”,停止。
      藉 jiè/jí《國語辭典》

      藉 [ jiè ]

      1. 鋪墊物。《說文解字·艸部》:「藉,祭藉也。」《易經·大過卦·初六》:「藉用白茅。」《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1. 鋪墊。宋·蘇軾〈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詞:「還與去年人,共籍西湖草。」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攜中及妹,儽然丐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歸則藉稿於地。」
      2. 依賴。如:「憑藉」、「依藉」、「慰藉」。《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3. 假借。如:「藉口」、「藉故」。《商君書·開塞》:「藉刑以除刑。」

      藉 [ jí ]

      1. 參見「藉藉」、「狼藉」等條。
      雄文 xióng wén
      内容精深、气势雄伟的诗文。常用为他人诗文之美称。 唐 李逢吉 《送令狐秀才赴举》诗:“子有雄文藻思繁,齠年射策向 金门 。” 宋 苏轼 《王元之画像赞》叙:“故翰林 王公 元之 ,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夏衍 《改编〈复活〉后记》:“再一次我在 托翁 的彩笔前面低头,再一次我在 托翁 的雄文前面顶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