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采香俊侣都懒,新社待谁修。

易顺鼎清代〕《忆旧游 其一 依韵答紫帆

甚移床避梦,选砚供年,瘦不关秋。借个蒲团坐,更焚香扫地,五字苏州。

今宵落梅风紧,还替缟衣愁。又蝶路吹红,鱼天涨碧,暗被春勾。

溪流。蘸飞雨,任绿影沉沉,那见帘钩。一舸浮家约,怕苔生钓石,换了丛鸥。

采香俊侣都懒,新社待谁修。便想到斜街,卖花声过何处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采香俊侣新社

采香(采香)
徐夤 胡蝶诗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分类字锦》
俊侣 jùn lǚ
才智杰出的同伴、朋友。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客陈州使院花朝作》词:“抛了浓春,陪人远宦,俊侣相嘲甚意儿。”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 江郎 未老,尚追陪彩笔,多情俊侣。” 柳亚子 《重谒中山先生陵寝恭纪一律》:“白虎金精剑气开,招邀俊侣又重来。”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1.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1.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1.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2.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1.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懒 ( 懶 ) lǎn
懒 [ lǎn ]
  1. 怠惰,与“”相对:~汉。~怠。~散。~洋洋。
  2. 疲倦,没力气:伸~腰。浑身酸~。
新社 xīn shè
即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前蜀 韦庄 《纪村事》诗:“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暉。” 宋 晏殊 《破阵子》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漢語大詞典》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修 xiū《國語辭典》

修 [ xiū ]

  1. 装扮、装饰。如:「修饰」。《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唐·李中〈春闺辞〉二首之一:「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2. 整治、修理,使恢复、合用。如:「整修」、「维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里有几件乐器坏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3. 建造、兴建。如:「修水库」、「修筑道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
  4. 涵养、锻炼。如:「修身养性」、「修心」。《文选·陆机·五等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5. 学习、研究。如:「自修」、「进修」。《韩非子·五蠹》:「今修文学,习言谈。」
  6. 著述、撰写。如:「修史」。《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7. 削、剪。如:「修指甲」、「修铅笔」。
  1. 长、高、远。如:「修长」。宋·苏轼〈满江红·东武南城〉词:「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2. 善、美好。唐·韩愈〈进学解〉:「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1. 有贤德的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2. 姓。如晋代有修肃。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