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海若与山灵,不恨知者寡。

李确清代〕《江右魏冰叔枉访赋俚言十六韵赠谢

卧病掩衡门,最苦来客打。云老吾故人,其来有以也。

云有高士驾,枉道访吾社。肃客疏礼文,入座钦风雅。

怜予久失聪,烦君为抒写。遁迹栖名山,访友到荒野。

高怀空古人,奇文妙天下。何幸衰朽翁,乃得亲贤者。

蓬蒿生辉光,愚拙荷陶冶。贫居鲜供给,愧不具杯斝。

时作遵海游,胸抱真潇洒。观涛带夕春,候旭浴初赭。

海若与山灵,不恨知者寡。新知乐莫乐,分手念风马。

不敢请后期,固所愿非假。因歌《黄雀行》,不觉泪盈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海若山灵知者

海若 hǎi ruò
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王逸 注:“ 海若 ,海神名也。” 洪兴祖 补注:“ 海若 , 庄子 所称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难穷。”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龟也,以为瀛之神。”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山灵(山靈)shān líng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恨 hèn《國語辭典》

恨 [ hèn ]

  1. 遗憾、悔恨的事。如:「记恨」、「饮恨而终」。《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 怨、仇视。如:「怨恨」、「憎恨」。《荀子·尧问》:「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唐·李白〈怨情〉诗:「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知者 zhī zhě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漢語大詞典》
寡 guǎ《國語辭典》

寡 [ guǎ ]

  1. 少。如:「沉默寡言」、「寡不敌众」。《说文解字·宀部》:「寡,少也。」《易经·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1. 丈夫已死的妇女。《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礼记·礼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汉·赵岐·注:「王侯自称孤寡。」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