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遐观众山迥,一酌千虑融。

朱熹宋代〕《奉和公济兄留周宾之句

端居感时序,驾言谁适从。聊携二三子,杖屦此日同。

悠哉素心人,宴坐空岩中。真成三秋别,梦想情何穷。

行行陟崇冈,引脰希高风。忽然两相值,俯仰迷西东。

鳣堂偶休閒,鸡黍聊从容。不辞腰脚劳,共上西南峰。

佩萸笑长房,把菊追陶公。遐观众山迥,一酌千虑融。

兴罢复来归,杳霭秋堂空。窥樽讫馀沥,倚阁闻疏钟。

主人意未阑,骊驹勿匆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遐观众山一酌千虑

遐观(遐觀)xiá guān
(1).纵观;遍览。 晋 张华 《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尚修其辞,逞怪披奇,穷精惫思,遐观千载,竟亦何裨?此谓名劳。”
(2).远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丰子恺 《实行的悲哀》:“有凭栏共眺者,有矫首遐观者,意甚自得。”
(3).回顾往事。 宋 方岳 《郑佥判见贻辄复赓载》诗之六:“静中试遐观,一一皆自取。”  ——《漢語大詞典》
众山(众山)
楚词历众山而日远  ——《韵府拾遗 删韵》
迥 jiǒng《國語辭典》

迥 [ jiǒng ]

  1. 辽远。《说文解字·辵部》:「迥,远也。」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1. 的确的、特别的。如:「迥然不同」。《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回》:「小嬛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问何名。」
  1. 郊野。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升峤眺日𫐄,临迥望沧洲。」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通「坰」。
一酌
齐书礼志徐孝嗣议曰今皇上冠毕一酌而已即可拟古设礼而犹用醮辞实为乖衷杜甫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韵府拾遗 药韵》
千虑(千慮)qiān lǜ
(1).反复思考。 唐 张九龄 《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自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漢語大詞典》
融 róng《國語辭典》

融 [ róng ]

  1. 炊煮时,火气上升消散。《说文解字·鬲部》:「融,炊气上出也。」
  2. 消溶、溶化。唐·卢仝〈酬愿公雪中见寄〉诗:「梅柳意却活,园圃冰始融。」宋·王安石〈北山道人栽松〉诗:「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
  3. 调和。如:「水乳交融」。
  4. 流通。如:「融通资金」。《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
  1. 和乐。如:「其乐融融」。
  2. 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1. 传说中的火神。即祝融。《墨子·非攻下》:「天命融隆火。」《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