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采摘溪山凭句法,倚风拾得只长哦。

欧阳澈宋代〕《良臣聚饮梅仙庄和多字韵

牛羊茁处绿骈罗,几载鸱夷得趣多。麈尾谈清争嚼麝,笔头草小换笼鹅。

杯行自鄙红裙饮,咏罢人传白雪歌。采摘溪山凭句法,倚风拾得只长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采摘溪山句法倚风长哦

采摘(採摘)cǎi zhāi
亦作“ 採擿 ”。 摘取;选录。《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隋书·王劭传》:“然其採擿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时人服其精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符契元》:“时果未熟,乃有隣里小儿攀缘採摘。”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 陆澄 所注 班 史,多引 司马迁 之书。若此缺一言,彼增半句,皆採摘成注,标为异説。”《朱子语类》卷八八:“《大戴礼》冗杂,其好处已被 小戴 採摘来做《礼记》了。然尚有零碎好处在。” 宋 曾巩 《方推官寄新茶》诗:“採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新。”
(1).摘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其木性畏寒,白露后方可采摘,晒焙令乾,成朵,乾者名龙眼锦。”
(2).采集摘录。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采摘经史谬误,为《读书记》三十卷,世推精覈云。”  ——《漢語大詞典》
溪山
唐 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其三 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
唐 杜荀鹤 寄李隐居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骈字类编》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1. 「凭 」的异体字。
句法 jù fǎ
(1).句子的结构方式。 宋 苏轼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句法本 黄子 ,二豪与揩磨。”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品有九……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昌黎志铭》:“章法前提后应,与 王 铭正同,特句法错综变化,使人读之不觉为少异。”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句法是倒装的,章法是零乱的。”
(2).语法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等内容。  ——《漢語大詞典》
倚风(倚風)yǐ fēng
谓随风倾侧摇摆。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柳絮倚风摇。”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引 雪蕉 云:“海棠倚风,粉篁洒雨,是有舞意。”  ——《漢語大詞典》
拾 shí/shè《國語辭典》

拾 [ shí ]

  1. 捡取、拿起。如:「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2. 收集、收敛、整理。如:「把房间收拾干净。」
  1. 射鞲,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也称为「遂」。
  2. 十的大写。

拾 [ shī ]

  1. 参见「拾翻 」条。

拾 [ shè ]

  1. 参见「拾级 」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长哦(长哦)
宣和书谱内臣岑宗旦暮年一无嗜好如道人衲子寄傲亲朋间优游卒岁略不为身后计得酒辄醉酣长哦挥洒以为真乐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