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陵迟叔季日,毁誉俱混混。

郭之奇明代〕《送澄海令吴斯椒北观斯椒专以文章诱士不任刑政作三十韵诗宠之且以劝之

古人不可见,循吏亦已远。试为左右容,阿墨何相反。

陵迟叔季日,毁誉俱混混。岂不贵循良,谁甘露愊悃。

岁计或有馀,背憎多朝噂。是以巧宦情,趋末不趋本。

时心日竞驰,之子气深稳。自从海邦来,怀抱终恳恳。

厌操新发硎,时出旧琨琬。开襟向澄流,须眉明淡婉。

绿水照琴书,春风动襫蓘。每痛鹰鹯语,惟求损又损。

顑颔事上官,亦未甘肥遁。携彼仁心质,时垂冰雪幰。

论文款柴扉,耽幽宿蕙畹。清谈废早衙,苦讽忘昏饭。

枳棘虽暂栖,荪蘅堪偃蹇。人每颂金锡,尔毋逊赫咺。

吴祐在胶东,冰夫从风偃。闭阁每自思,布衣终却返。

今人不古如,古意凭今挽。我畏滔汶流,恃尔为堤堰。

我思恬漠乡,恃尔能终恳。勖哉之子怀,他心独予忖。

携持共千秋,岂惟时世键。我闻密令名,非为华貌烜。

行已在清浊,所记胡矛盾。已浊清何存,去华名未晚。

文翁教可成,太丘声亦焜。谁道南宫台,不附褒德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陵迟叔季毁誉混混

陵迟(陵遲)líng chí
(1).斜坡缓延。《文子·上仁》:“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道以优游故能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杨倞 注:“陵迟,言丘陵之势渐慢也。”
(2).败坏;衰败。《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 周 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 孔颖达 疏:“陵迟,犹陂阤,言礼义废坏之意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於 二世 ,天下土崩。” 唐 韩愈 《石鼓歌》:“ 周 纲陵迟四海沸, 宣王 愤起挥天戈。” 章炳麟 《文学说例》:“当文学陵迟,躁人喋喋,而欲救以淳质,非此莫由也。”
(3).折磨。《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苦见 陵 母不招儿,遂交转队苦陵迟。扑枷卧於枪下倒,失声不觉唤娇儿。”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叶德孚》:“告婆婆,当以钱奉还,愿乞命归乡,勿陵迟我。”
(4).剐刑。古代一种极残酷的死刑。《辽史·逆臣传中·耶律牒蜡》:“ 牒蜡 不降,陵迟而死。”参见“ 凌迟 ”。  ——《漢語大詞典》
叔季 shū jì
(1).幼年时。《淮南子·缪称训》:“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必此积也。” 高诱 注:“言自少而至长。”
(2).弟辈;弟弟。 唐 元稹 《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没之日,三子不侍,无一言之念,知叔季之可以教姪也。” 宋 曾巩 《蔡京起居郎制》:“而尔之叔季,并直同升,其於荣遇,世罕及者。”
(3).没落;末世。《魏书·释老志》:“叔季之世,闇君乱主,莫不眩焉。” 宋 朱熹 《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 清 黄景仁 《杂诗》:“叔季交道薄,所往多干矛。”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明 唐伯虎 《报文徵明》, 王稚钦 《答余懋昭》二书,差堪叔季。”
(5).犹言差别。 清 唐甄 《潜书·居心》:“天地之气有叔季,故其生人也有厚薄。”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毁誉(毁譽)huǐ yù
诋毁和赞誉。《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飢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而 洪 之为人,信心而行,毁誉皆置於不闻。”《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及为外界毁誉之所刺激,或半途变更废止,不能达其目的者,必其自信力不足也。”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但我于音韵学一无所知,毁誉两面,都不配说一句话。”  ——《漢語大詞典》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混混 hùn hùn
同“滚滚”。
(1).指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纯朴未散的状态。《史记·太史公自序》:“窾言不听,姦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张守节 正义:“混混者,元气之皃也。”
(2).浑浊。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亦比喻社会环境的阴暗、肮脏。《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汉 王逸 《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混杂貌。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混混与世相浊,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 清 黄景仁 《念奴娇·渡江至京口》词:“花月茫茫,鱼龙混混,淘洗英雄处。” 康有为 《秋登越王台》诗:“秋风立马 越王臺 ,混混蛇龙最可哀。”
(4).指无分别、不分明貌。 清 刘大櫆 《吴君墓志铭》:“天混混而无言兮,孰知其以也。”
(5).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询)( 欧阳询 )亦酬之曰:索头连背暖,漫襠畏肚寒。祗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八:“先公清德絶识,高文博学,非独今世所无,古人亦罕有能兼者,岂世间混混生死流转之人哉!”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徽人程姓子》:“ 徽 人 程 姓者……生一子,少而痴顡,及长,混混无所知。”
(6).苟且度日。《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茅盾 《追求》一:“并不是找不到事;我们如果不顾廉耻的话,很可以混混。” 巴金 《电椅集·坠落的路》:“我到 北京 去,也不过随便混混时候罢了。”
(7).无业游民;流氓。《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这 夏十 京城之内也很有几个朋友。无奈同他来往的都是混混一流。”《负曝闲谈》第八回:“回头一问 贾 家的管家,管家説:‘这三个人都是混混。’ 劲斋 方知道是流氓。”《孽海花》第二一回:“当库丁的都是著名混混儿。他们认定一两个王公做靠主,谋得了库缺。”
(8).波浪声。参见“ 混混沌沌 ”。
同“滚滚”。
(1).水奔流不绝貌。《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晋书·傅咸传》:“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 宋 范成大 《四月十日出郊》诗:“涨江混混无声緑,熟麦骚骚有意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泉混混平吐,清冽鑑人眉宇。”
(2).用以形容连续不断。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裴僕射 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