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行乐系钱随处好,论诗烧烛隔年违。

姚鼐清代〕《喜胡冠海至

高树寒阴落掩扉,城头钟阜夕烟微。青枫江上人才返,黄菊花初蟹欲肥。

行乐系钱随处好,论诗烧烛隔年违。黑头那易身无事,且为频来趁短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行乐随处

行乐(行樂)xíng lè
(1).消遣娱乐;游戏取乐。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唐 杜甫 《宿昔》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狭游》:“今日乘此春光,山川秀朗,约他同 琴操 行乐一番。”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用开水把人活活地烫死,做为自己行乐的手段。”
(2).见“ 行乐图 ”。
奏乐。  ——《漢語大詞典》
系 ( 系 係 繫 ) xì/jì《國語辭典》

系 [ xì ]

  1. 懸繫。《說文解字·糸部》:「系,懸也。」三國魏·曹植〈輔臣論〉:「群言系于口,而研覈是非。」
  2. 接續、繼承。《文選·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
  1. 有一定秩序及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世系」、「太陽系」、「直系血親」、「中古音系」。《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後。」
  2.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
  3.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系益。
钱 ( 錢 ) qián
钱 [ qián ]
  1. 货币:铜~。金~。银~。~票。~币。~财。~庄。~粮。
  2. 费用:车~。买书的~。
  3. 财物:有~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榆~。荷~。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随处(隨處)suí chù
不拘何地;到处。 唐 杜甫 《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明 李贽 《与李惟清书》:“若僕则到处为客,不愿为主,随处生发,无定生处。”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四川 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1.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2.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3.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2.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1.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2.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3.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4.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6.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1.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1.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烧 ( 燒 ) shāo
烧 [ shāo ]
  1. 使东西着火:焚~。燃~。~灼。~毁。
  2.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水。~饭。~砖。~焊。~蓝。~料。
  3. 一种烹饪方法:~茄子。~鸡。
  4. 体温增高:发~。退~。
  5. 经烘烤制成的饼:~饼。火~。
  6. 一种烈性白酒:~酒。高粱~。
  7.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烛 ( 燭 ) zhú
烛 [ zhú ]
  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2. 洞悉:洞~其奸。
  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1.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2.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4.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5.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6.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7.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1.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2.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违 ( 違 ) wéi
违 [ wéi ]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2. 不见面,离别:久~。
  3. 邪恶,过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