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立志 lì zhì
(1).树立志向;下定决心。《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论治则曰立志,论事则曰从权。”《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爷癆病死了,你 史妹妹 立志守寡,也就苦了。”
(2).坚强独立的意志。《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狷洁》:“﹝ 郑所南 ﹞刚介有立志,会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众争目之。” ——《漢語大詞典》
(2).坚强独立的意志。《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狷洁》:“﹝ 郑所南 ﹞刚介有立志,会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众争目之。” ——《漢語大詞典》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動-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名-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神人 shén rén
(1).谓神和人。《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昭公元年》:“为 晋 正卿,以主诸侯,而儕於隶人,朝不谋夕,弃神人矣。” 杜预 注:“民为神主,不恤民,故神人皆去。”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末帝昏乱,神人弃之。”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边境敉寧,神人胥庆。”
(2).神奇非凡的人。谓其姿容、行止、技艺等非常人所及。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西施 、 郑旦 ﹞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靚妆於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二女童运剑为彼此互刺之状……只见两条白练,半空飞遶,并不看见有人。有顿饭时候,然后下来,气不喘,色不变。 程元玉 嘆道:‘真神人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称为神人。”
(3).犹神仙。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谓修真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史记·封禅书》:“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 蓬莱 神人。” 汉 扬雄 《长杨赋》:“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顿轡海徒涌,神人身更长。”《云笈七籤》卷七七:“﹝ 刘子南 ﹞独为寇所围,矢下如雨,未至 子南 马数尺,矢輒堕地,终不能中伤,虏以为神人也,乃解围而去。” ——《漢語大詞典》
(2).神奇非凡的人。谓其姿容、行止、技艺等非常人所及。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西施 、 郑旦 ﹞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靚妆於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二女童运剑为彼此互刺之状……只见两条白练,半空飞遶,并不看见有人。有顿饭时候,然后下来,气不喘,色不变。 程元玉 嘆道:‘真神人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称为神人。”
(3).犹神仙。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谓修真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史记·封禅书》:“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 蓬莱 神人。” 汉 扬雄 《长杨赋》:“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顿轡海徒涌,神人身更长。”《云笈七籤》卷七七:“﹝ 刘子南 ﹞独为寇所围,矢下如雨,未至 子南 马数尺,矢輒堕地,终不能中伤,虏以为神人也,乃解围而去。” ——《漢語大詞典》
风云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应时(應時)yìng shí
随时;即刻。《汉书·何武传》:“ 武 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遂下疗,应时愈。”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七:“人能静坐,回光反照,不生种种念虑,则本来面目,应时自见。”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刀剑疮痍,应时完好。”
(1).顺应时势;适合时会。《荀子·天论》:“望时而得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汉 扬雄 《法言·问神》:“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之,损益可知也。”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讲观象之妙理,得应时之成能。谓人物之间出,非天意之徒生。” 鲁迅 《〈热风〉题记》:“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应时纳祜,与国同休。”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其从各省来京陛见官员及往来奉使人等,无不以该省雨泽曾否应时,田亩有无收穫,并閭阎资生情形一一体访。” 胡怀琛 《寄仲兄都门》诗:“应时略写 江 南景, 黄浦 秋潮蟹正肥。”
(3).对付度日。谓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织女工诸务。” ——《漢語大詞典》
(1).顺应时势;适合时会。《荀子·天论》:“望时而得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汉 扬雄 《法言·问神》:“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之,损益可知也。”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讲观象之妙理,得应时之成能。谓人物之间出,非天意之徒生。” 鲁迅 《〈热风〉题记》:“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
(2).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应时纳祜,与国同休。”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其从各省来京陛见官员及往来奉使人等,无不以该省雨泽曾否应时,田亩有无收穫,并閭阎资生情形一一体访。” 胡怀琛 《寄仲兄都门》诗:“应时略写 江 南景, 黄浦 秋潮蟹正肥。”
(3).对付度日。谓谋生。《红楼梦》第五八回:“其中或有一二个知事的,愁将来无应时之技,亦将本技丢开,便学起针黹纺织女工诸务。” ——《漢語大詞典》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