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华堂宴会春风绕,一派弦歌声袅袅。

徐熥明代〕《帝京篇

文皇定鼎都燕蓟,三辅黄图誇壮丽。九重宫阙何嵯峨,百二山河咸拱卫。

五凤高楼逼太清,六龙御宇泰阶平。曈昽晓日升金阙,缥缈红云拥玉京。

玉京金阙倚天开,隐隐銮舆复道来。云迷翠幰依龙衮,露滴金茎泛羽杯。

平明长乐钟声响,九天日月开仙仗。豸史台中晓听乌,虎贲阶下朝鞭象。

月照彤墀环佩齐,风生青琐旌旗飏。高台突兀比章华,上苑纡回同博望。

我家京洛何煌煌,山河锦绣轶隋唐。断发文身俱稽颡,雕题黑齿尽梯航。

三载公车计偕吏,严乐邹枚乘传至。黄纸承恩金马门,绿衣锡宴慈恩寺。

敕赐当街上五花,金鞭络绎更堪誇。市中春色浓如锦,身上宫袍烂似霞。

妆台舞榭层云里,粉白蛾黄兼皓齿。怙宠翻令女伴憎,承欢却得天颜喜。

更有中涓美少年,朱颜白晰珥貂蝉。当筵解唱霓裳曲,出直常挥碧玉鞭。

一代豪华称戚里,回天转日谁能比。薄暮酣歌阊阖门,平明取醉新丰市。

繁华三五上元灯,蜀锦吴绫结作棚。任从玉漏催银烛,不顾银河转玉绳。

马上佳人金络索,筵前公子玉壶冰。悬得华灯灯七宝,搆成绮阁阁千层。

中宵露冷罗衣湿,姣童两两当筵立。夜永宁愁凤脑残,宠移岂顾龙阳泣。

侯家绣柱玉盘龙,朝朝鼎食奏歌钟。翠翘金凤三千队,画阁雕阑十二重。

绣枕春宵开菡萏,罗帏夜月绚芙蓉。五侯七贵豪华客,油壁香车过柳陌。

花前调笑片时春,百万黄金轻一掷。春风日日恣遨游,北里南邻乐未休。

玉颜到处堪回辙,珠箔谁家不上钩。青钱多买醉,红袖暗藏阄。

投来青玉案,费尽锦缠头。蹁跹红袖人如玉,艳舞娇歌欢不足。

琥珀深杯醉玉楼,珊瑚宝树罗金谷。灼灼桃花两颊红,娟娟柳叶双眉绿。

愁萦弱水远重重,梦绕巫山高六六。王孙公子好游閒,往来射猎向西山。

驱将鹰犬垂鞭去,射得狌狸带箭还。九衢三市相迤逦,车尘白日连天起。

六郡良家尽锦衣,四方贾客多纨绮。锦衣纨绮竞豪奢,结侠追欢意气赊。

论交半是萧朱辈,托命多于赵李家。华堂宴会春风绕,一派弦歌声袅袅。

香气频闻宝鸭薰,漏声忘却铜龙晓。春来春去自年年,听尽笙歌与管弦。

但知芳草春风满,谁识莺花岁序迁。自古奢华岂能久,转眼红颜成白首。

往日堂前罗异花,于今门外生衰柳。世事悠悠未可知,桑田沧海须臾期。

金张许史今何处,富贵骄奢空尔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宴会春风一派弦歌袅袅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2. 精英:精~。含英咀(jǔ)~。
  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4. 繁盛:繁~。荣~富贵。
  5. 奢侈:浮~。奢~。
  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9. 指时光:年~。韶~。
华 [ huà ]
  1.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2. 姓。
华 [ huā ]
  1. 同“花”,花朵。
堂 táng《國語辭典》

堂 [ táng ]

  1. 正房、大廳。如:「廳堂」、「登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2.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如:「明堂」、「政事堂」、「大堂」。
  3. 用於廳堂名稱。有時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義。如:「養志堂」、「三槐堂」。
  4. 專門用途的房屋。如:「課堂」、「食堂」、「禮堂」、「佛堂」、「紀念堂」。
  5. 同祖父的親屬。參見「堂兄弟」、「堂姪」等條。
  6. 量詞:➊ ​計算成套物品的單位。如:「一堂瓷器」、「兩堂家具」。➋ ​計算課程分節的單位。如:「一堂課」。
  7. 用於商店的名號。如:「同仁堂」、「回春堂」。
  1. 宏偉。如:「富麗堂皇」。
宴会(讌會)yàn huì
(1).会聚宴饮。《东观汉记·赵憙传》:“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为 赵憙 所济活。上甚嘉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公 ﹞从容谓 万 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説众心。’ 万 从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撤儿 满月,开了个汤饼会,宴会了一天,来客倒也不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那时他们自以为了不得,到阔人家里去宴会,钱也多了,房子东西都要好的,终于与平民远远的离开了。”
(2).犹宴席。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大殿里,设宴会,教坊司承应在丹墀。”
(3).众人在一起饮酒吃饭的比较隆重的集会。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三:“风流人物看今朝,宴会上可以看到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和战斗英雄……济济一堂。”
宾朋宴饮的集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鲜明,后独著素,装服无饰。”《宋史·曹彬传》:“初, 太祖 典禁旅, 彬 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羣居讌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成诗》之二:“今日良讌会,今夕深可惜。”  ——《漢語大詞典》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1. 缠:~线。缠~。
  2.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3.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4.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一派 yī pài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唐 刘威 《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 索河 一派,架以石渠絶 汴 ,南北筑堤,导入 天源河 以助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吾 闽 建安 一派溪源,自 武夷 九曲 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
(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 程子 承 周子 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柏拉图 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
(3).谓一类。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洪秀全 、 康有为 、 严复 和 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宋 戴复古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 元 萨都剌 《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漢語大詞典》
弦歌(絃歌)xián gē
(1).依琴瑟而咏歌。《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郑玄 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 宋 苏轼 《和王胜云》之二:“斋酿如澠涨緑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
(2).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夫子 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 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李东阳 《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黌宫。”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
(3).《论语·阳货》记 孔子 学生 子游 任 武城 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晋书·隐逸传·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絃歌:同“ 弦歌 ”。 1.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絃歌。”《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 不得行。絶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絃歌不衰。”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口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絃歌也。古人读《诗》者皆然。”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比屋闻絃歌,童叟朴以庄。”参见“ 弦歌 ”。
(2).依琴瑟而咏歌。《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二:“兰膏消耗夜转多,乱筵杂坐更絃歌。” 唐 无名氏 《冥音录》:“ 崔氏 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絃歌自娱。”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或得诸他舟,教习絃歌。”参见“ 弦歌 ”。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袅袅(褭嫋)niǎo niǎo
亦作“裊嫋”。纤长柔美貌。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裊嫋垂来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