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汉唐迭骚扰,流血祁连城。

姚燮清代〕《送陈同年墉宰肃州四十六韵

不为华省侍,乃作边城行。边城络河源,昔浊今澄清。

连关散屯马,地肃无甲兵。天泽浸醰厚,刬险归太平。

毋谓一宰小,安危维群情。君才冠西浙,耳者无异评。

谈锋剑芒铄,气骨秋山嵘。经术蕴中厚,世故能洞莹。

末命贱贫缚,格格难吐倾。文章托挥发,且复群流惊。

论谠力排曲,笔直词则横。不朽有真业,何俟冠禄荣?

况今才可展,吾道资见亨。投笔驰万里,胜请终军缨。

支绌故无虑,时要君善程。平凉古羌壤,上游连西京。

葱岭抗其脊,十五环龙营。汉唐迭骚扰,流血祁连城。

洮环两州卫,土旷无人耕。培养近颇裕,四隘亦贴宁。

高阳禦冰雪,草木迎气生。所虞沐宏化,积习仍顽冥。

善以蒸蒸法,酿兹熙熙民。信义于肺腑,不阂如影形。

岂徒慎讼狱,剖析同渭泾。番马积利弊,窑矿多变更。

还须坐理暇,规画潜图经。口碑在天地,神速逾风声。

往旃勖平素,弗隳吾党名。海色去天远,沃野桑麻荣。

为君润行色,把酒登江亭。塞云扫西瘴,健鹘摩空青。

白日落杯盏,照见心迹明。丈夫苦蠖屈,壮游焉涕零?

但悲我与子,比密逾弟兄。赓词春鸟叶,拂剑秋潭泓。

此别竟参商,后会艰絮萍。后会就匪艰,茫茫将安凭?

愿纳卑末议,方寸日夕铭。躯骸虽间隔,梦寐倘永盟。

萧萧大风起,车盖飘然征。春色满红坂,杨柳交华旌。

回鞭邈鸿雁,侧耳闻笛钲。即斯景物寄,荡怀足旷闳。

讵必厕金马,毫楮争嚘嘤。列史重循吏,万古流芳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汉唐骚扰流血祁连

汉唐
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整理自网络》
迭 dié《國語辭典》

迭 [ dié ]

  1. 轮流、更替。如:「更迭」。《诗经·邶风·柏风》:「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2. 止。《水浒传·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3. 及、达到。宋·吴文英〈瑞鹤仙·泪荷抛碎璧〉词:「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董西厢·卷二》:「一个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1. 交替、轮流。《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2. 屡次、接连。如:「迭遭挫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
骚扰(騷擾)sāo rǎo
(1).动乱,社会不安定。《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宋书·沈攸之传》:“会 巴西 民 李承明 反,执太守 张澹 , 蜀 土骚扰。”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天下骚扰,郡邑发人为兵。”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种种骚扰,我是过惯了的。”
(2).使动乱不安,扰乱。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 ,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轢州县,骚扰百姓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当事者恨入切骨,以骚扰驛站入奏。上优容之。” 茅盾 《锻炼》二一:“敌机骚扰了差不多整个下午。”
(3).动荡喧扰,不宁静。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旧唐书·杨炎传》:“又献议开 丰州 陵阳渠 ,发京畿人夫於 西城 就役,閭里骚扰,事竟无成。”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明日,喧传县官惊风痰厥,合署骚扰。” 许杰 《台下的喜剧》:“他跳蚤一般的跳了进去,台下起了一阵骚扰。”
(4).使不宁静,搅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
(5).用作对受到招待表示感谢之词。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多谢,骚扰了。”  ——《漢語大詞典》
流血 liú xiě
(1).因身体受伤,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左传·成公二年》:“ 郤克 伤於矢,流血及屨。”《北史·崔浩传》:“初, 浩 父疾篤,乃翦爪截髮,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餘不息。”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2).引申指人员伤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3).指牺牲生命或负伤。《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大家敛几个钱来,我们捨出自己的精神,拼着几个人流血,替你们挣个万世安稳自由的基业。” 毛泽东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我们要用一切努力和适当办法……达到不流血地在多年内逐步地改革 西藏 经济政治的目的。”
(4).古代指预兆兵灾的流动的赤气。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元康 五年三月, 吕县 有流血,东西百餘步,其后八载,而 封云 乱 徐州 ,杀伤数万人。”《晋书·惠帝纪》:“﹝ 永平 六年﹞三月, 东海 陨霜,伤桑麦。 彭城 吕县 有流血,东西百餘步。”  ——《漢語大詞典》
祁连(祁连)
汉书霍去病传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祁音上夷反  ——《分类字锦》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1.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2. 都市。如:「京城」、「城市」。
  3.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1.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