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东郊(東郊)dōng jiāo
(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飞盖(飛蓋)fēi gài
(1).驰车;驱车。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詎假西园讌,无劳飞盖游。” 宋 徐铉 《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田园经雨緑分畦,飞盖间行九里堤。”
(2).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 晋 陆机 《挽歌诗》:“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陈书·徐陵传》:“高轩继路,飞盖相随。” 明 何景明 《观春雪》诗:“佳人御櫺轩,上客倚飞盖。” ——《漢語大詞典》
(2).高高的车篷。亦借指车。 晋 陆机 《挽歌诗》:“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陈书·徐陵传》:“高轩继路,飞盖相随。” 明 何景明 《观春雪》诗:“佳人御櫺轩,上客倚飞盖。” ——《漢語大詞典》
原隰 yuán xí
(1).广平与低湿之地。《书·禹贡》:“原隰厎绩,至于 猪野 。”《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韦昭 注:“广平曰原,下湿曰隰。”《汉书·货殖传序》:“於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山川勤远略,原隰軫皇情。” 清 戴名世 《陈某诗序》:“家在郊野,村落环匝,原隰上下,云烟縹緲。”
(2).泛指原野。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於是驱马原隰,卷甲遄征。”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蚁壤溃江河。”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原野。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於是驱马原隰,卷甲遄征。”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重登城头望,喜气满原隰。”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一:“星燧燎原隰,蚁壤溃江河。”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辉光(輝光,煇光)huī guāng
(1).光辉;光彩。《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大司命〉》:“神妙的衣裳长又长,佩带着的珠玉吐辉光。”
(2).明亮。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 有贞 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辉光。” 清 莫友芝 《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诗:“二月桑榆无信息,三时云汉剧辉光。”
(3).指某方面的修养造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言者心声,著辉光於篤实。”参见“ 辉光日新 ”。
煇光:光辉。《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畜者,养也。济以刚健篤实,煇光日新,吉孰大焉。” ——《漢語大詞典》
(2).明亮。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 有贞 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辉光。” 清 莫友芝 《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诗:“二月桑榆无信息,三时云汉剧辉光。”
(3).指某方面的修养造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言者心声,著辉光於篤实。”参见“ 辉光日新 ”。
煇光:光辉。《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畜者,养也。济以刚健篤实,煇光日新,吉孰大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