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珠玉谈中吐,云烟笔底挥。

安伟清代〕《和啸石仲兄下帷罨画楼二首 其一

敢斗鲛人织,应收李白机。有心培玉树,何幸近书帷。

珠玉谈中吐,云烟笔底挥。好教王谢燕,仍傍画楼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珠玉谈中云烟笔底

珠玉 zhū yù
(1).珍珠和玉。泛指珠宝。《庄子·让王》:“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唐 李白 《大猎赋》:“六宫斥其珠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尝有閎宇崇楼,珠玉犬马,尊显胜於凡人。”
(2).小粒圆形的玉。《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 孙诒让 正义:“此珠则当是小玉圆好如珠者,或亦琢玉为之,非蚌珠也。”
(3).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晋书·夏侯湛传》:“﹝ 湛 ﹞作《抵疑》以自广,其辞曰‘……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 唐 杜甫 《和贾至早朝》:“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妾身与相公成此亲事,或诗或词,求一首珠玉,以为后会张本。” 林伯渠 《赠续范亭》诗之一:“偶凭杯酒耀珠玉,尽有嘉言貽子孙。”
(4).比喻丰姿俊秀的人。《晋书·卫玠传》:“驃骑将军 王济 , 玠 之舅也,每见 玠 輒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5).喻俊杰,英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 王太尉 ,遇 安丰 、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 季胤 、 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清 周亮工 《郝敏公初度》诗:“ 郝公 舒啸处,嘉树晚能香……十载吾何事,犹堪珠玉旁。”  ——《漢語大詞典》
谈中(談中)tán zhōng
见“ 谈言微中 ”。  ——《漢語大詞典》
吐 tǔ/tù《國語辭典》

吐 [ tǔ ]

  1. 使东西从口中出来。如:「吐痰」、「吐哺」。《水浒传·第六回》:「见洒家是个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2. 发出、说出。如:「吐露」、「坚不吐实」、「一吐为快」。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3. 释放、放出。如:「窗外的夜来香吐放出浓郁的芳香。」
  4. 摒弃、抛弃。《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1. 文词、言词。如:「吐属典雅」。《南史·卷五二·梁宗室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传》:「暎弟晔字通明,美姿容,善谈吐。」

吐 [ tù ]

  1. 由胃逆出。如:「吐血」、「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还。如:「吐出赃款」、「归你的,自拿去;不归你的,请全数吐出来吧!」
云烟(雲煙)yún yān
亦作“ 云烟 ”。
(1).云雾,烟雾。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四折:“对着这烟波渔父国,还想起风雪酒家天,见了些靄靄云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远望一角海岸,白沙青浪映着朝日,云烟缭绕,好似拥出一片 亚洲 大陆的朝气。”
(2).比喻众多。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六:“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3).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词:“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明 吴承恩 《贺留翁太丈七十寿词》:“及夫世事改矣,夙心灰矣,目前万幻付之云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附录》:“虽得万乘卿相, 邓氏 铜山,亦不过 邯郸 一梦,顷刻化作云烟。”
(4).比喻松林。 唐 张祜 《题小松》诗:“何处劚云烟,新移此馆前。” 宋 陆游 《庄器之作招隐阁项平父诸人赋诗予亦继作》:“一窗萝月禁春瘦,万壑松风撼昼眠。我亦尚嫌林谷浅,因君更拟劚云烟。”
(5).比喻挥洒自如的墨迹。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 元 刘因 《米元章〈云烟迭嶂图〉》诗之一:“苦心只办云烟好,不救人呼作 米狂 。”  ——《漢語大詞典》
笔底(筆底)bǐ dǐ
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漢語大詞典》
挥 ( 揮 ) huī
挥 [ huī ]
  1. 舞动,摇摆:~动。~袂(甩动衣袖,形容意气豪迈)。~舞。~手。
  2. 抛洒,甩出:~泪。~霍。~洒。~汗如雨。
  3. 散发:~发。发~。~斥(奔放)。
  4. 指派,命令:指~。~军。~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