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问年丁午壮,卜命甲辰雌。

张祖继清代〕《题樊南生小象四十韵

文士如飞将,终身太数奇。问年丁午壮,卜命甲辰雌。

易辙原无那,陈情总见疑。虽蒙濮阳辟,敢负相公知。

金屋新人笑,红尘故剑遗。何年荐绵竹,九日咏江蓠。

完璧傥归赵,明珠终报随。谁容祢处士,我忆郑当时。

排笮党人结,机权宦竖持。殊勋尊圣相,大手赋韩碑。

忠过刘司户,情深杜牧之。怜才拌痛哭,感事托微词。

传仅入《文苑》,生堪为士师。仁心独活狱,强项自无私。

才大难为用,平生未展眉。鹏抟中道滞,獭祭后生嗤。

学比南溟富,胸罗太华奇。梦中传彩笔,意外见深思。

颇得风人旨,原非浪子诗。晚成唐格调,深入杜藩篱。

事业已如此,家庭更可悲。早孤天不吊,多累母先衰。

兼抱安仁痛,还生白老痴。居贫敢言孝,失教不能慈。

大卤穷凶久,天王问罪迟。四方兵振动,万户众流离。

故宅悬如磬,长安乱似棋。渠魁才授首,大雨又愆期。

衡岳删文稿,湘滨洗砚池。浮生口嚼蜡,多病鬓添丝。

遣兴吟桃叶,知音失柳枝。鸳机梦惆怅,莲府客罗维。

系本出元帝,饥当餐紫芝。养生心见性,止念寿齐颐。

玉洞清凉地,金炉大药资。藏修一麟角,莫恋五羊皮。

赖有丹青手,写成鸾凤姿。心香烧一瓣,清酒咒三卮。

欲救江西派,先为刘子仪。寸心无限意,相对自神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问年甲辰

问年(问年)
南史谢澹传从子晦为荆州将之镇诣澹别晦色自矜澹问晦年答曰三十五澹笑曰昔荀中郎年二十九为北府都督卿比之已为老矣晦色甚愧  ——《分类字锦》
丁 dīng/zhēng《國語辭典》

丁 [ dīng ]

  1. 天干的第四位。
  2. 排列次序的等第。在甲、乙、丙之後,表示第四級,或較差的等級。
  3. 成年男子。如:「壯丁」、「男丁」、「單丁」。
  4. 人、人口。如:「添丁」、「幫丁」、「人丁單薄」。《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 》 :「計丁課仗,勿使有闕。」
  5. 僕役,或指從事某些勞動或職業的人。如:「園丁」、「庖丁」、「家丁」。
  6. 方形的小塊。如:「雞丁」、「肉丁」、「補丁」、「將小黃瓜切丁。」
  7. 姓。如漢代有丁令威,清代有丁汝昌。
  1. 當、遭逢。如:「丁憂」、「丁外艱」、「丁內艱」。
  1. 壯盛的。如:「丁年」。
  2. 極少的、極小的。如:「他的身子還很硬朗,一丁點兒毛病都沒有。」

丁 [ zhēng ]

  1. 參見「丁丁 」條。
午 wǔ《國語辭典》

午 [ wǔ ]

  1. 地支的第七位。
  2. 时辰名。约当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3. 泛指白天的中间时段。如:「正午」、「中午」。《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 姓。如汉代有午汝臣。
  1. 白天或夜晚中间时段的。如:「午餐」、「午饭」、「午夜」。
  1. 违背、抵触。《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通「牾」。

午 [ huo ]

  1. 参见「[[晌午]]」条。
壮 ( 壯 ) zhuàng
壮 [ zhuàng ]
  1.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
  2.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族。~锦。~歌。
卜 ( 蔔 ) bǔ/bo《國語辭典》

卜 [ bǔ ]

  1. 古人灼烧龟甲或牛骨,辨视其裂纹以推断事情吉凶的行为。如:「占卜」、「龟卜」。
  2. 泛指一般预测吉凶的方法。如:「卜卦」。清·王漁洋〈灞橋寄內〉詩二首之二:「閨中若問金錢卜,秋雨秋風過灞橋。」
  3. 掌管问卜之事的人。《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禮記·王制》:「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
  4. 古剧脚色名称。饰演老妇人,如今戏中的老旦。如:「卜儿」。《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五出》:「(末卜商量介)​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5. 姓。如春秋时卫国有卜商,清代有卜舜牟。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灼龟占卦。《左傳·僖公四年》:「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
  2. 预料、事先推断。如:「未卜先知」、「胜败可卜」。《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3. 选择。如:「卜居」、「卜邻」。《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宋 ·陸遊〈呂從事夫人方氏墓誌銘〉:「以潦水齧墓趾,改卜於舊墓少東二百步。」
命 mìng《國語辭典》

命 [ mìng ]

  1. 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2. 取定。如:「命名」、「命题」。
  3. 以为。如:「自命不凡」。
  1. 生物生存的机能。如:「生命」、「性命」。《文选·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 先天注定的穷通得失本分,不是后天所能改变的。《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汉·王充《论衡·命义》:「操行善恶者,性也;祸福吉凶者,命也。」
  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如:「遵命」、「奉命」。《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甲辰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其二 一饱但蕲庚癸诺,百年甘守甲辰雌。  ——《骈字类编》
雌 cí《國語辭典》

雌 [ cī ]

  1. 母鸟。《说文解字·隹部》:「雌,鸟母也。」《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2. 特称女性。唐·李白〈双燕离〉诗:「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3. 形容声音柔细。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韩魏公声雌,文潞公步碎。」
  1. 阴性的、母的。与「雄」相对。如:「雌雄」、「雌蕊」、「雌兔」。
  2. 柔弱的。《淮南子·原道》:「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汉·高诱·注:「雌,柔弱也。」
  1. 通「龇」。参见「雌牙露嘴 」条。

雌 [ ​cí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