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鸧金宝鞍金盘陀,螺钿漆盒携叵罗。伞张胡蝶衣哆啰,此呼奥姑彼檀那。
一花一树来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攀者折者手挼莎,来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道旁老人三嗟咨,菊花虽好不如葵。即今游客多于鲫,未及将军全盛时。
将军主政国尚武,源蹶平颠纷斗虎。德川累世柔服人,渐变战场成乐土。
将军好花兼好游,每岁看花载箫鼓。三百诸侯各质孥,争费黄金教歌舞。
千金万金营香巢,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真仙亦迷脂夜妖。
合歌万叶写白纻,缠头每树悬红绡。七月张灯九月舞,一年最好推花朝。
嗔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明明楼阁倚空虚,玲珑忽见花千树。
花开别县移花来,花落千丁载花去。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欢虞朝复暮。
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鼙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
当时海外波涛涌,龙鬼佛天都震恐。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
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我闻《桃花源》,洞口云迷离,人间汉魏了不知。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每读《华严经》卷神为痴。
拈花再拜开耶姬,上告丰苇原国天尊人皇百神祇。
仍愿丸泥封关再闭一千载,天雨新好花,长是看花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十日 shí rì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举国(舉國)jǔ guó
全国。亦指全国之人。《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引《扶南记》:“ 林杨国 去 金陈国 步道二千里,车马行,无水道,举国事佛。”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 开禧 二年冬,虏举国入寇, 蜀 、 楚 、 淮 、 徐 同日被兵。”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特信进步有序,曼衍有源,虑举国惟枝叶之求,而无一二士寻其本。” ——《漢語大詞典》
狂 kuáng《國語辭典》
狂 [ kuáng ]
形- 夸大的、傲慢自大。如:「狂妄」、「口出狂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三国蜀·诸葛亮〈罢来敏教〉:「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 放纵、放荡。如:「狂放不羁」。《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强烈、猛烈。如:「力挽狂澜」、「狂风骤雨」。宋·贺铸〈宿芥塘佛祠〉诗:「青青穬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 疯癫。如:「发狂」、「丧心病狂」。《书经·微子》:「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汉·孔安国·传:「发疾生狂。」宋·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 姓。如黄帝时有狂屈竖,春秋时宋国有狂狡。
- 任情恣意、不受拘束。如:「狂欢」、「狂笑不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诗:「放歌狂饮不知晓,烂熳酌客山岳颓。」
- 急速、快促。如:「狂奔」。《楚辞·屈原·九章·抽思》:「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 年龄:年~。周~。
- 星名:~星(即“木星”。)
-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欢虞(歡虞)huān yú
同“欢娱”。 《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零落悲友朋,欢虞宴兄弟。” 李善 注:“虞,与‘娱’通。”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名-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動-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 對、向。如:「朝東」、「朝前」。
-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暮 mù《國語辭典》
暮 [ mù ]
名- 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如:「日暮」。唐·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天晚的。如:「暮烟」、「暮色」。
- 晚、将尽的。如:「暮年」、「暮春」、「天寒岁暮」。
- 衰颓的。如:「暮气沉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