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伊昔 yī xī
从前。《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伊昔有皇,肇济黎蒸。” 李善 注:“《尔雅》曰:‘伊,惟也。’ 郭璞 曰:‘发语辞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王侍中》:“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 唐 刘希夷 《相和歌辞·白头吟》:“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漢語大詞典》
盛 shèng/chéng《國語辭典》
盛 [ chéng ]
动-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
- 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
-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
盛 [ shèng ]
形-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
- 浓厚的。如:「盛情」、「盛意」。
- 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
-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 姓。如汉代有盛苞。
冠盖(冠蓋)guān gài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女奴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漢語大詞典》
琴樽 qín zūn
亦作“ 琴尊 ”。亦作“ 琴罇 ”。 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南朝 齐 谢朓 《和宋记室省中》:“无叹阻琴樽,相从 伊水 侧。” 唐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诗:“默语谁相识,琴罇寄此窗。” 元 张仲深 《晚字韵》:“道路终坦夷,琴尊当往返,欢迎在今日,论交未为晚。” 楼辛壶 《咏山川雨露图书室》:“室静琴樽古,窗明木叶疏。”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翱翔
1.回旋飞翔。《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楚辞·离骚》:“凤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五色鸟大如鹤,翱翔乎树杪。”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鸞和凤并翱翔,云霞灿灿夺目光。” 陈山 《旅顺口》诗:“春天来到了北地,桃花烧红了碧海,白鸥在上下翱翔。”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