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虚空一物无,上天下地存真吾。
丘逢甲〔清代〕《二高行赠剑父、奇峰兄弟》
岭南今日论画手,二高杰出高于时。渡海归来笔尤变,丹青著手生瑰奇。
小高温温清而臞,大高短小雄有髭。我方主教罗以礼,翩然作我图画师。
岭南二月三月时,杜鹃啼上红棉枝。小高写扇昨赠我,相看令我生古悲。
杜鹃帝蜀昔亡蜀,从此化为亡国物。一啼津桥炎宋衰,再啼大都胡元没。
何人复拜古帝魂,杜陵野老空自屈。凤凰麒麟今不来,羽虫毛虫胥可哀。
昨闻大高忽画虎,群雄草泽争惊猜。画虎高于真虎价,千金一纸生风雷。
我闻狮尤猛于虎,大高画狮勿画虎。中国睡狮今已醒,一吼当为五洲主。
不然且画中国龙,龙方困卧无云从。东鳞西爪画何益,画龙须画其威容。
中原岂是无麟凤,其奈潜龙方勿用。乞灵今日纷钻龟,七十二钻谋者众。
安能遍写可怜虫,毛羽介鳞供戏弄。粉碎虚空一物无,上天下地存真吾。
奇峰之峰剑父剑,乞为我写携剑昆崙看瀑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粉碎 fěn suì
(1).碎如粉末。《晋书·郭璞传》:“数日果震,柏树粉碎。”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尔日天雷震, 西州 听事两柱俱时粉碎。”《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石崇 教去了锦袱,看着微笑,用杖一击,打为粉碎。”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破灭;使破灭。 姚雪垠 《长夜》二四:“红枪会因事前来不及集中力量,只有零星的抵抗,每一处的抵抗都迅速地被洪流粉碎。”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但我从 小王 那里出来,就粉碎了我原来的想象。”
(3).用机械方法使大块固体物料变成小块,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工业。 ——《漢語大詞典》
(2).破灭;使破灭。 姚雪垠 《长夜》二四:“红枪会因事前来不及集中力量,只有零星的抵抗,每一处的抵抗都迅速地被洪流粉碎。”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但我从 小王 那里出来,就粉碎了我原来的想象。”
(3).用机械方法使大块固体物料变成小块,广泛应用于采矿、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工业。 ——《漢語大詞典》
虚空 xū kōng
(1).空虚。《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
(2).天空;空中。《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元稹 《织妇词》:“簷前嫋嫋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嘆。”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
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 ——《漢語大詞典》
(2).天空;空中。《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元稹 《织妇词》:“簷前嫋嫋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嘆。”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
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 ——《漢語大詞典》
一物 yī wù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村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漢語大詞典》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上天 shàng tiān
(1).天空,天上。《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姚合 《庄居野行》诗:“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刘绍棠 《花街》三:“ 蓑嫂 心满意足,象嫁了个上天下界的星宿。”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书·泰誓》:“今 商王受 ,弗敬上天,降灾下民。”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我常是不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既好生,又是世界之主宰,为什么又要生这些恶人做什么呢?” 丁玲 《水》二:“他们祈祷着上天,他们怕那水跨过堤而淹死下面的人。”
(3).前一天或前几天。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五:“我上天不是和你讲,把 三子 也送到学校去。”
(1).升天;登天。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 唐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茅盾 《子夜》十八:“ 珊 !你细细儿一想就知道我这话并不算错,要他们通过比上天还难。”
(2).指死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自古怕死就会死,几多贪生不得生,诛妖上天是好事,永远光荣传子孙。” ——《漢語大詞典》
下地 xià dì
(1).犹下土,天下。《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孔 传:“言 武王 用受命帝庭之故,能定先人子孙於天下,四方之民无不敬畏。”《国语·楚语下》:“ 重 寔上天, 黎 寔下地。” 韦昭 注:“言 重 能举上天, 黎 能抑下地。” 唐 韩愈 《感三鸟赋》:“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
(2).瘠地;下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贾公彦 疏:“下地家五人者,谓中地之下所养者五人。”《管子·乘马》:“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1).孩子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赶我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 沙汀 《困兽记》二:“回到学校,不到一点钟孩子就下地了。”
(2).谓到地里去干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你下地回来,也有热饭吃。”
(3).找地盘卖艺。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到 天桥 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 天坛 根。” ——《漢語大詞典》
(2).瘠地;下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贾公彦 疏:“下地家五人者,谓中地之下所养者五人。”《管子·乘马》:“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
(1).孩子出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赶我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 沙汀 《困兽记》二:“回到学校,不到一点钟孩子就下地了。”
(2).谓到地里去干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你下地回来,也有热饭吃。”
(3).找地盘卖艺。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到 天桥 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 天坛 根。” ——《漢語大詞典》
存 cún《國語辭典》
存 [ cún ]
动- 省视、问候。《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纪》:「罢诸军需,存恤贫无告者,民大悦。」
- 存在、生存。如:「共存」、「生死存亡」。唐·杜甫〈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寄放、储蓄。如:「寄存」、「存款」。
- 有、心怀。如:「存心不良」、「心存仁厚」、「你存什么心?」
- 保留、留下。如:「存疑」、「去伪存真」、「硕果仅存」。
- 停滞。《红楼梦·第二○回》:「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
- 思念。《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姓。如宋代有存光孙。
真吾 zhēn wú
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