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数声残角霜天晓,马首无情幽怨多。

徐熥明代〕《东原别歌者周郎

缥缈尊前一曲歌,相逢其奈别离何。数声残角霜天晓,马首无情幽怨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残角霜天马首无情幽怨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数 [ sh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 [ shuò ]
  1.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残角(殘角)cán jiǎo
远处隐约的角声。 唐 刘复 《夕次襄邑》诗:“古戍飘残角,疏林振夕风。” 宋 陆游 《记梦》诗:“久住人间岂自期,断砧残角助凄悲。” 明 刘基 《漫兴》诗:“睡足北窗清似水,数声残角起城乌。”  ——《漢語大詞典》
霜天 shuāng tiān
(1).深秋的天空。 南朝 梁简文帝 《咏云》:“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塞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鹤泣霜天表,猿啼夜月高。”
(2).深秋天气。 北周 庾信 《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唐 李商隐 《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堦墀。”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马首(馬首)mǎ shǒu
(1).马的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马的前面。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元宗 始入 斜谷 也……知顿使给事中 韦倜 於墅中得新熟酒一壶,跪献於马首者数四。”
(3).马首所向。指策马前进。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鸣鷄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託。” 明 张以宁 《有感》诗:“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风秋冷黑貂裘。”
(4).所骑的马。借以敬称他人。 唐 戴叔伦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诗:“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宋 苏轼 《与韩昭文》:“边徼往还,从者殊劳,日望马首,但迂拙动成罪戾,恐不能及见公之还而去耳。”
(5).指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六:“蚕为马首。”参见“ 马头娘 ”。  ——《漢語大詞典》
无情(無情)wú qíng
(1).虚伪不实。《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明 张居正 《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揑,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
(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崔涂 《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查慎行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
(3).谓不留情。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於化,无灵则无情於化。”《周书·庾信传》:“本不达於危行,又无情於禄仕。” 唐 杜甫 《江头五咏·栀子》:“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4).犹无意。  ——《漢語大詞典》
幽怨 yōu yuàn
郁结于心的愁恨。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为奏《湘妃》,幽怨若泣。” 王棻 《论文》:“《庄子》之恢奇源於《易》《离骚》之幽怨源於《诗》。” 柔石 《二月》:“ 萧涧秋 将信读了好几遍,简直已经读出 陶岚 写这信时的一种幽怨状态。”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