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雕印既𢑆舆,孟蜀书林更牣溢。
孝惠始除挟书律,屋壁山岩稍稍出。是时篇牍极重大,联以缥绳书以漆。
《孝经》行疏策谦半,《酒诰》文繁简脱一。蜀客奏赋铅须怀,吴人炙字青乃杀。
代以缣素便赍持,书之赫蹄致缜密。自是篇卷鲜沦芜,荀经阮录代增益。
观文实储五十副,江陵尚存七万帙。长兴雕印既𢑆舆,孟蜀书林更牣溢。
官本监本绣梓精,晁氏陈氏簿录悉。勤有堂惟仁仲遗,睦亲铺乃道人设。
金于平水置书肆,元之兴文务雕刷。有明一代鲜善本,嘉隆以后椠尤劣。
秦晋赵藩皆刻书,不及会通与兰雪。姚赵吴沈好移写,叶顾钱毛善鉴别。
宋元旧本什湮九,赖有诸贤订坠缺。我朝稽古轶汉唐,延阁尊藏切云楶。
纯庙特开献书路,谒者求遍东西浙。大𦨵刬除方兴伪,汲冢捃护师春逸。
序录校上义放刘,活版排成制沿毕。草茅未窥中秘书,三阁储珍逮英哲。
家家乐献鸡次典,人人许入龙威穴。然脂怀饼土麇来,从此儒风振扬越。
上者古训钩郑服,次亦骚情掩贾屈。余子龂龂讲版本,元钞宋椠森罗列。
振绮汪暨拜经吴,百宋一廛最奇崛。云何菑晚极庚辛,焚如毒甚滈池厄。
岂独缣素充帷囊,直以经典代薪爇。湘乡相公老开府,手扫凶欃扶日月。
郘亭厄厄求遗书,四部先刊甲与乙。同时爰有丁龙泓,秘阁篇亡心菀结。
抱持愈比杜林艰,蒐集无逾任昉切。礼典往往出秦余,目录一一订魏阙。
圭零锦断好护持,剑合珠还渐充实。其功不在陈农下,此事留待程俱说。
永嘉旧本世尚多,安得先生尽搴撷。迩来横海肆楼船,汉廷未暇修儒术。
颇闻守藏史不慎,文德官书半放失。子云老作輶轩语,素赍归致并精绝。
海外不乏歆向流,赤轴青纸肆钩抉。我思拄杖医无闾,一探东丹读书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兴(長興)cháng xīng
复姓。 汉 有 长兴渠 。见《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 ——《漢語大詞典》
雕印 diāo yìn
雕板印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纥干泉 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 ——《漢語大詞典》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舆 ( 輿 ) yú
舆 [ yú ]
- 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
- 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泛指地位低微的人,亦用以指众人的:~台。~论。~情(群众的意见和态度)。
- 疆域:~地。~图。堪~(相地,风水)。
孟 mèng《國語辭典》
孟 [ mèng ]
形- 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左传·隐公元年》:「傅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 卤莽的、夸大的。如:「孟浪」。《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逸周书·卷六·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 孟子或《孟子》一书的简称。如:「孔孟」、「论孟」。
- 姓。如战国时邹有孟轲。
蜀 shǔ《國語辭典》
蜀 [ shǔ ]
名- 朝代名:➊ 参见「蜀汉 」条。➋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➌ 参见「[[后蜀]]」条。
-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书林(書林)shū lín
(1).文人学者之群。《汉书·扬雄传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书林预选,桂籍升华。”
(2).藏书处。书林,极言其书之多。《东观汉记·和帝纪》:“亲幸 东观 ,览书林,閲篇籍。”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 长安 中多循空言,以为诚果有名字,益与曹辈畋渔於书林。”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一:“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 晋 山川。”
(3).指秘书省。 宋 曾巩 《赵君锡宗正丞制》:“尔辞学之敏,列职书林,宜进文阶,往祗厥服。”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至于主盟儒道,典领书林,必求名胜之宗,尤极清华之选。”
(4).书坊。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明人私刻坊刻书》:“书林 余氏 , 正统 辛酉刻《十八史略》二卷。” ——《漢語大詞典》
(2).藏书处。书林,极言其书之多。《东观汉记·和帝纪》:“亲幸 东观 ,览书林,閲篇籍。” 唐 刘禹锡 《刘氏集略说》:“ 长安 中多循空言,以为诚果有名字,益与曹辈畋渔於书林。”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一:“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 晋 山川。”
(3).指秘书省。 宋 曾巩 《赵君锡宗正丞制》:“尔辞学之敏,列职书林,宜进文阶,往祗厥服。”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至于主盟儒道,典领书林,必求名胜之宗,尤极清华之选。”
(4).书坊。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明人私刻坊刻书》:“书林 余氏 , 正统 辛酉刻《十八史略》二卷。”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牣 rèn《國語辭典》
牣 [ rèn ]
形- 充满的样子。《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 柔软而结实。《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通「韧」。
溢 yì《國語辭典》
溢 [ yì ]
动- 液体漫出外流。《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新唐书·卷九七·魏征传》:「是岁,大雨,谷、洛溢,毁宫寺十九,漂居人六百家。」
- 泛指外流、流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现在我们中国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银圆,利权外溢,莫此为甚!」
- 流露、充满。如:「热情洋溢」。《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 盈耳。」
- 过分、过度。如:「溢美」。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南朝宋·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疏〉:「不胜殊欢溢喜,谨奉表以闻。」
- 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二十两为一溢。《战国策·秦策一》:「白壁百 双,黄金万溢。」汉·高诱·注:「万溢,万金也。二十两为一溢也。」通「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