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王曾幸处,草木自恩私。

郑岳明代〕《寿杨邃庵阁老七十

黄阁解机柄,青山娱岁时。君王曾幸处,草木自恩私。

存问勤中使,名声播远夷。郑均仍赐禄,裴相重贻资。

礼乐河汾教,丹青洛社仪。平章年九十,潞国有前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君王幸处草木恩私

君王 jūn wáng
(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1.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1.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1.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2.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幸处(幸处)
北史魏文成帝纪和平四年秋七月壬午诏曰朕每岁闲月命群臣讲武所幸之处必立宫坛糜费之功劳损非一宜仍旧贯何必改作也  ——《骈字类编》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1.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2. 姓。如明代有自勖。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1. 主动。如:「自觉」、「自愿」。
  2.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3.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4.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1.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2.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恩私 ēn sī
(1).所宠爱的人。《后汉书·桓帝纪》:“於是旧故恩私,多受封爵。”
(2).犹恩惠,恩宠。 唐 杜甫 《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詔许归蓬蓽。”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 清 赵翼 《六哀诗》之四:“作诗记恩私,长歌以当哭。”
(3).恩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某暂时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岂敢有负恩私,夫人乃説此断头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