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绸缪成燕婉,窈窕昵䰄于。

杨彝珍清代〕《简求阙翁

一卧沧江晚,修门未可回。居原依枉渚,人欲号徂徕。

养拙全樗栎,康时赖蘖梅。几年成契阔,廿载荷滋培。

云树莽修阻,烟波劳溯洄。忆初通缟纻,辱与订岑苔。

共策天街骑,同倾旅馆醅。新诗出游衍,妙理散谈诙。

欲使皇风畅,因将贤路恢。程材由品目,射策倚衡裁。

下驷蒙加睐,凡鳞获曝腮。颇深知己感,翻启众人咍。

北面坚辞拜,西清滥许陪。𥬞云旋驻轸,放溜遽眠桅。

佐脍思莼菜,添薪仰桧材。管难投不律,冠早挂毋追。

公独留宣室,朝争仰斗魁。青蒲时俯伏,丹陛日徘徊。

澒洞烽尘起,纵横羽檄催。道交豺虎迹,泽集雁鸿哀。

匍匐扶桐杖,苍黄著墨缞。有词托金革,洒泪事行枚。

广取才罝布,频烦将毂推。密谋周井灶,遗策采瓶罍。

锁截千寻断,山燔半壁摧。旐旟翩偃月,徒旅怒燀雷。

江汉功归召,元和相得裴。高名动寥廓,巨制勒崔嵬。

尚屈蕃宣寄,还资燮理才。长城何隐若,大纛自雄哉。

二气容谓鼎,三归好筑台。神还逢洛浦,仙竟遇天台。

倚槛描螺黛,如皋射雉媒。绸缪成燕婉,窈窕昵䰄于。

楼静萧声渺,堂空帘影开。哀来遣丝竹,泣尽继琼瑰。

勿复金为屋,休将锦作堆。勉匡天步正,冀挽日车颓。

上帝犹沈醉,阳侯尚鼓灾。横流杭乏苇,逼榻国嫌槐。

表饵非完计,羁縻是祸胎。漫填虚牝欲,徒竭小东财。

海露桑田畷,春枯黍谷荄。元穹防倚杵,浩劫恐飞灰。

硕画凭廊庙,私忧在草莱。连朝瞻五老,永夜望三能。

乍敛山城雾,方清骅路埃。蓼波红瑟瑟,芦雪白皑皑。

傥命安舆至,当惊揖客来。形容应莫辨,气谊自无猜。

定与题襟会,兼斟饮至杯。若教他役我,仍拟凿颜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绸缪燕婉窈窕

绸缪(綢繆)chóu móu
(1).紧密缠缚貌。《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 毛 传:“绸繆,犹缠绵也。”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绸繆犹缠绵束薪之貌,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孔颖达 疏:“ 郑 以为鴟鴞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
(2).引申为纠缠。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3).连绵不断。《文选·张衡〈思玄赋〉》:“倚招摇、摄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繆遹皇。” 李善 注:“绸繆,连緜也。” 宋 刘过 《六州歌头》词:“悵望 金陵 宅, 丹阳 郡,山不断绸繆。”
(4).情意殷切。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二:“独有盈觴酒,与子结绸繆。”《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奉所惠貺,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繆乎!” 吕延济 注:“绸繆,谓殷勤之意也。” 元 张昱 《醉题》诗:“情在绸繆歌《白苧》,心同慷慨赠青萍。”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灵均 餐落英,讌席聊绸繆。”
(5).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绸繆繾綣,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幃里效绸繆,倒凤颠鸞百事有。”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汪南溟文》:“ 汪 暮年眷 金陵 妓 徐翩翩 名 惊鸿 者,绸繆殊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繆。”
(6).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非强兵无以备豫,非广蓄无以养兵,此根本绸繆之至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先事而绸繆,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清 林则徐 《饬府查办防护围基章程札》:“现在水虽消退,而夏令正长,大雨时行,必须早为绸繆之计。”参见“ 绸繆未雨 ”。
(7).繁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容色杂糅,绸繆縟绣。” 李善 注:“绸繆,花采密貌。” 宋 鲍輗 《襄阳行》:“今日何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繆。”
(8).深奥。《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繆,周尽一体矣。” 陆德明 释文:“绸繆,犹缠绵也。又云:深奥也。”
(9).古代妇女衣带上的带结。《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繆。” 颜师古 注:“组纽之属,所以自结固也。”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燕婉 yàn wǎn
(1).仪态安详温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毛 传:“燕,安;婉,顺也。”
(2).指夫妇和爱。旧题 汉 苏武 《诗》之二:“结髮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狎暱燕婉,逾於平日,恒形影不离。”
(3).优美;柔和。 唐 高适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诗:“飘颻波上兴,燕婉舟中词。”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燕婉动听的宫乐在大殿里飘荡。”
(4).借指美女。 宋 苏轼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之一:“吾闻 东山 傅,置酒携燕婉。富贵未能忘,声色聊自遣。”一本作“ 嬿婉 ”。 王十朋 集注:“ 晋 谢安 栖迟 东山 ,放情丘壑,好音乐,每游赏必以妓从。”参见“ 嬿婉 ”。  ——《漢語大詞典》
窈窕 yǎo tiǎo
亦作“ 窈窱 ”。
(1).娴静貌;美好貌。《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传:“窈窕,幽閒也。”《汉书·王莽传上》:“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 颜师古 注:“窈窕,幽闲也。”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蜃沉海底气昇霏,彩雉野伏朝扇翬,处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隐不腓。” 郭沫若 《女神·梅花树下醉歌》诗:“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开放出窈窕的好花。”
(2).妖冶貌。 秦 李斯 《谏逐客书》:“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 赵 女不立於侧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入则乱髮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李贤 注:“窈窕,妖冶之貌也。”
(3).指美女。 汉 蔡邕 《青衣赋》:“金生沙砾,珠出蚌泥;叹兹窈窕,产于卑微。” 宋 梅尧臣 《邃隐堂》诗:“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额。”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寰区万里,徧徵求窈窕,谁堪领袖嬪嬙?”
(4).喻指才子。 清 姚鼐 《吊朱二亭》诗:“往昔 朱子潁 ,豪才起 燕 赵 ,向我道君才,五言几 谢朓 ……丙申至 江都 ,遂得访窈窱。”
(5).深远貌;秘奥貌。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 萍沙 见报於白兔, 释氏 受灭於昔鱼,以示报应之势,皆其窈窕精深,迂而不昧矣。”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纷广庭之靃靡,隐重廊之窈窱。” 唐 沈亚之 《送杜憓序》:“ 溶 出诗吟,至夕过百篇,而窈窕之思杂发。”  ——《漢語大詞典》
昵 nì《國語辭典》

昵 [ nì ]

  1. 親近。如:「親昵」。《晉書·卷四五·任愷傳》:「(愷)​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諮焉。」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其人不習漢語,而素昵彝風,故勾引為易。」通「暱」。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