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奸凶满盈人鬼怒,世运艰屯神圣作。

汤右曾清代〕《澄海楼

大海东回水波恶,如山浪打长城脚。千年万年鬼夜哭,冶铁销沉石崩落。

王公设险古制存,屹立重关严锁钥。干戈相寻远不数,六十年前事如昨。

大盗移国明社墟,澒洞烟尘昏六幕。是时关门临贼垒,白日旌竿莽萧索。

奸凶满盈人鬼怒,世运艰屯神圣作。飞龙首出在九天,熊虎戎衣只一着。

石河西南破贼处,父老犹言战时乐。不闻人声闻刃声,霹雳摧枯风扫箨。

只今车书通万里,天下一家无厚薄。名都货贝街喧阗,属国赆琛驿交错。

承平暇日展游眺,宾客闲情寄觞酌。兹楼我到亦偶尔,万古心胸忽开拓。

更喜天容海色清,侧身东望蓬莱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奸凶满盈人鬼世运艰屯神圣

奸凶(姦兇)jiān xiōng
亦作“ 姦兇 ”。亦作“姧凶”。亦作“奸兇”。亦作“奸凶”。
(1).指奸诈凶恶的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庶竭駑钝,攘除姦凶。”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升俊良之滞淹,摧姦兇之炽盛。”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便合兴师进讨,以翦姧凶。” 宋 苏舜钦 《苦调》诗:“姦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海上闲人 《上海罢市实录·粤侨学校学生联合分会宣言》:“比者 京 津 学子, 吴 楚 生徒,反 日 挥戈,抽刀断水,亟联团体,先扫奸兇。”
(2).奸诈凶恶。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河东 太守 董卓 慕其名,使兄遗 奂 ( 张奂 )縑百匹, 奂 不受,知 卓 有姦兇之心,遂与絶。”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江充 、 息夫躬 谗諂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 石显 远矣。而 固 ( 班固 )叙之,不列佞幸。” 明 李东阳 《书某节妇事》:“若稍露稜节,必不见释,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今 广先 等奸兇特甚,若不速诛,无以示警。”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五:“ 马希山 正说的得意洋洋,奸凶的眼睛向四下一望,不知又要说什么。”
见“ 姦凶 ”。  ——《漢語大詞典》
满盈(滿盈)mǎn yíng
(1).充盈;充足。《易·屯》:“雷雨之动满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
(2).自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七郎 不曾受苦,是一路兴头过来的,虽是对着母亲,觉得满盈得意,还不十分怪异。”  ——《漢語大詞典》
人鬼 rén guǐ
(1).旧指死者的灵魂。 唐 韩愈 《原道》:“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饗。”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宗庙之乐……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其合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典法者,秩宗之所掌,缝掖诸生之所诵习,百世不废者也。”
(2).人和鬼。 唐 韩愈 《谢自然诗》:“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漢語大詞典》
怒 nù《國語辭典》

怒 [ nù ]

  1. 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1.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 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2. 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3. 聲勢浩大、勁急。如:「怒濤」、「怒潮洶湧」。
  1. 旺盛。如:「心花怒放」。《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2. 奮發。《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世运(世運)shì yùn
时代盛衰治乱的气运。 汉 班彪 《王命论》:“验行事之成败,稽帝王之世运。” 唐 元稹 《楚歌》之七:“ 梁 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 李劫人 《天魔舞》第二四章:“他叹了一声道:‘我想,这也是世运使然!’”  ——《漢語大詞典》
艰屯(艱屯)jiān tún
艰难。 晋 潘岳 《怀旧赋》:“涂艰屯其难进,日晼晼而将暮。” 唐 陆贽 《奏请许浑瑊李晟等诸军兵马自取机便状》:“时方艰屯,下陵上替。”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春官駮放,归途载阻,共职四门,艰屯可数。”  ——《漢語大詞典》
神圣(神聖)shén shèng
(1).形容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庄子·天道》:“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 灵王 ,生而有頿。王甚神圣,无恶於诸侯。”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中国 人民应当加倍努力,为完成自己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2).帝王的尊称。《文选·扬雄〈羽猎赋〉》:“丽哉神圣,处於玄宫。” 李善 注引《礼记·月令》:“季冬,天子居玄堂右。” 吕向 注:“神圣,谓 成帝 也。”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守臣不任,勩于神圣。”集注引 孙汝听 曰:“勩,劳也。谓劳 太宗 自平之也。”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
(3).泛指天神,神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国相 东莱 王璋 字 伯仪 ,以为神圣所兴必有铭表,乃与长史 边乾 遂树之玄石,纪颂遗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店主梦中道:‘神圣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 清 袁枚 《新齐谐·孝女》:“一女子方礼拜伏地,闻人声,倏不见。 张 曰:‘岂有神圣之前鬼怪公然出现者!此必有因。’”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