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龙沙雨后滦河水,日夜朝宗入塞来。

玄烨清代〕《巡历塞北杂咏四首 其一

叠嶂层崖一线开,草深径路绝尘埃。龙沙雨后滦河水,日夜朝宗入塞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龙沙雨后滦河日夜朝宗入塞

龙沙(龍沙)lóng shā
(1).即 白龙堆 。《后汉书·班超传赞》:“ 定远 慷慨,专功西遐。坦步 葱雪 ,咫尺 龙沙 。” 李贤 注:“ 葱岭 、 雪山 , 白龙堆 沙漠也。”参见“ 白龙堆 ”。
(2).今 河北 喜峰口 外 卢龙山 后的大漠。 唐 徐晶 《阮公体》诗:“ 秦王 按剑怒,发卒戍 龙沙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赵延寿 恨 契丹 主负约,谓人曰:‘我不復入 龙沙 矣。’” 胡三省 注:“ 卢龙山 后即大漠,故谓之 龙沙 。” 清 方式济 有《龙沙纪略》,专记 黑龙江 事。后因以称 东北 为“龙沙”。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野敞 龙沙 胡月白,天低 雁 磧塞云黄。”
(3). 南京市 内 狮子山 , 晋元帝 初渡 江 ,见其山岭连绵,险要如塞北 卢龙 ,故亦名 卢龙山 。遂以塞北 卢龙山 后沙漠指 南京 狮子山 后的江畔沙滩。 唐 李绅 《过锺陵》诗:“ 龙沙 江尾抱 钟陵 ,水郭村桥晚景澄。” 唐 罗隐 《送张绾游锺陵》诗:“南忆 龙沙 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4).指 江西 南昌 城北一带白沙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陁,有龙形。”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龙沙 看秋浪,明月游 东湖 。” 冯集梧 注:“《太平寰宇记》: 龙沙 在 豫章 城北一带,甚白而高峻,左右居人,时见龙跡。”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八二:“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 滕王阁 ,分明见落霞。”
(5).泛指塞外漠北边塞之地;荒漠。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旌节龙沙,轩旗 象浦 。”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翦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6).草名。麻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麻黄》。  ——《漢語大詞典》
雨后(雨後)yǔ hòu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漢語大詞典》
滦河(滦河)
元 宋本 滦河吟 滦河上游狭,涓涓仅如带。  ——《骈字类编》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日夜 rì yè
白天黑夜;日日夜夜。《周礼·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老舍 《四世同堂》一:“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  ——《漢語大詞典》
朝宗 cháo zōng
(1).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 唐 李舟 《为崔大夫请入奏表》:“将临元会之期,倍切朝宗之恋。”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
(2).指下属进见长官。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 河南 褚裒 ,简穆有器识,时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 ( 庾亮 )。”
(3).比喻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 孔颖达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 江 汉 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唐 张九龄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诗:“独嘆 湘江 水,朝宗向北流。”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造物从来不好色,磨灭佳人,使尽罡风力。万泪朝宗 江 海溢,天公只当潮和汐。” 黄药眠 《我梦》诗:“我梦作羽薄的白云,飘流光海无踪--但我终是江波一滴,向着大海朝宗!”  ——《漢語大詞典》
入塞 rù sāi
(1).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军人从边塞返归的情景。《西京杂记》卷一:“﹝ 戚夫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晋书·乐志下》:“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用者有《黄鵠》《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杨》《望行人》十曲。” 唐 岑参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颯颯。”
(2).词调名。调名本古乐府横吹曲《入塞》辞,双调,五十二字。参阅《词谱》卷九。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