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昧旦 mèi dàn
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向晓昧旦,日未出时,下酿。” 陈去病 《趵突泉》诗:“暂来知未尽,昧旦去 幽 燕 。” ——《漢語大詞典》
清音 qīng yīn
(1).清越的声音。《淮南子·兵略训》:“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非必有丝竹,山水有清音。” 唐 张文姬 《沙上鹭》诗:“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 郁达夫 《沉沦》一:“这幽谷深深,全充满了她的歌唱的清音。”
(2).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与浊音相对。
(3).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四川省 ,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漢語大詞典》
(2).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与浊音相对。
(3).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四川省 ,用琵琶、二胡等伴奏。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风气(風氣)fēng qì
(1).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文选·宋玉〈风赋〉》:“其所託者然,则风气殊焉。” 吕向 注:“虽同託户穴,其於清浊亦殊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明 高启 《送顾倅序》:“士之仕於外者,咸乐居之;以其风气清美,有山川臺榭之胜,鱼稻茶笋之饶。”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故於卫生不宜,太平极乐则居山顶,风气四通,故於养生最益也。”
(2).气候。《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於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3).风尚习俗。《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宋 苏辙 《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4).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 刘因 《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5).气氛情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鶩睡波,宛然 江 南风气。”《红楼梦》第七五回:“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闔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
(6).风采气度。《宋书·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康祺 以为 文敏 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
(7).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 魏 晋 间风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
(8).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三国志·吴志·吴范传》:“﹝ 吴范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於郡中……每有灾祥,輒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 风角 ”。
(9).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齐王 太后病者,臣 意 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溼然风气也。”《北史·阳元景传》:“﹝ 阳元景 ﹞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 青州 高阳 内史,卒於郡。”《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 肥乡县 復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 ——《漢語大詞典》
(2).气候。《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於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
(3).风尚习俗。《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宋 苏辙 《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
(4).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 刘因 《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
(5).气氛情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鶩睡波,宛然 江 南风气。”《红楼梦》第七五回:“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闔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
(6).风采气度。《宋书·王惠传》:“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羣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许彝千 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康祺 以为 文敏 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
(7).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冯璧》:“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 魏 晋 间风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故能备 钟 张 诸体,於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 黄子云 《野鸿诗的》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
(8).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三国志·吴志·吴范传》:“﹝ 吴范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於郡中……每有灾祥,輒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 风角 ”。
(9).病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 齐王 太后病者,臣 意 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溼然风气也。”《北史·阳元景传》:“﹝ 阳元景 ﹞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 青州 高阳 内史,卒於郡。”《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 肥乡县 復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动-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 到、达。如:「入夜」、「入冬」。
-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动-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动-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纤萝(纖蘿)xiān luó
亦作“纎萝”。 纤细的藤萝。 晋 木华 《海赋》:“轻尘不飞,纤萝不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纎萝自合依芳树,覆水寧思友旧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