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胡生胡生无与伦,心雄万夫步绝尘。

于慎行明代〕《匡庐山人歌寄胡少白文学

庐山之高高入天,孤峰秀出真青莲。峰悬石镜何年影,照尽彭湖三万顷。

平开双阙赤霞浮,翠嶂丹厓万木秋。飞涛倒泻银河水,洒入长江九派流。

青山亦不摧,流水亦不绝。谢公行处空云烟,东林旧迹莓苔灭。

豫章胡生才且雄,匣中玉剑双飞龙。拂衣欲出人间世,走卧匡庐第一峰。

香炉云气飘山阁,明灭千岩与万壑。雨急朝闻岭上猿,月寒夜听江皋鹤。

有时结束帝城游,侠骨常轻万户侯。上书北阙不待报,笑卧胡姬旧酒楼。

垆头日高金管歇,杨花茫茫春雨雪。此时弹剑却归来,脱帽长歌舞秋月。

胡生胡生无与伦,心雄万夫步绝尘。英贤古乃起屠钓,何况儒术逢昌辰。

彭蠡为君腹,瀑布为君口。俯瞰洞庭波,吸作一杯酒。

但欲浇尔胸中万古之垒块,风尘䠥𨇨吾何有。

胡生胡生何时与尔同上匡庐巅,足蹑星虹礼南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无与心雄万夫绝尘

胡 ( 衚 鬍 ) hú《國語辭典》

胡 [ hú ]

  1. 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 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 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 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1.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无与(無與)wú yǔ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漢語大詞典》
伦 ( 倫 ) lún
伦 [ lún ]
  1. 辈,类:无与~比。不~不类。
  2.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天~。~常。~理。
  3. 条理,次序:~次。~类(a.条理;b.同类)。
  4. 姓。
心雄万夫(心雄萬夫)xīn xióng wàn fū
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 白 , 陇西 布衣……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漢語大詞典》
步 bù《國語辭典》

步 [ bù ]

  1. 行、走,用腳走路。如:「散步」、「平步青雲」、「安步當車」。《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2. 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3. 推算。《文選·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1. 腳步,走路時兩腳前後的距離。如:「小碎步」、「輕移蓮步」、「寸步不離」。《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2. 量詞:➊ ​ 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➋ ​ 計算邁步次數的單位。如:「向前走五步。」➌ ​ 計算事情步驟的單位。如:「做任何事第一步是要先打好基礎。」
  3.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4. 所處的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
  5.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6. 碼頭,水邊泊船的地方。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埠」。
  7.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绝尘(絶塵)jué chén
(1).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神速。《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尘,而 回 瞠若乎后矣。” 成玄英 疏:“奔逸絶尘,急走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评李杜》:“ 徐仲车 云:‘ 太白 之诗,神鹰瞥汉; 少陵 之诗,骏马絶尘。’”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天驥絶尘而奔,尾以蹇驴,不知其能同至焉否邪?” 周立波 《李大贵观礼》:“新的 中国 诞生了,而且开始了绝尘的奔驰。”
(2).超脱尘俗。《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盖録其絶尘不反,同夫作者。” 刘良 注:“絶尘谓超尘离俗,往而不反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释昙翼》:“ 释曇翼 本 吴兴 餘杭 人,少而信悟,早有絶尘之操。” 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意其超逸絶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 冰心 《寄小读者》九:“这屋里清雅绝尘,有加无已的花,把我围将起来。”
(3).犹绝迹,不见踪迹。《宋书·自序》:“间者 獯獫 扈横,掠剥边鄙,邮贩絶尘,坰介靡达。”
(4).良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絶尘,号为九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