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鸟惨戛玻璃声,素虬翻飞鳞甲舞。
天山万古孤臣路,但有冰霜无雨露。瀚海茫茫百丈冰,崩崖裂石阴风怒。
阳鸟惨戛玻璃声,素虬翻飞鳞甲舞。鸿濛凿破冰柱摧,流沙冻坼晶屏冱。
堠亭百里断炊烟,多少征人从此去。玉关西出穹庐高,惊沙和雪飞战袍。
要令边人识麟凤,暂离禁闼驰征轺。中途枉我瑶华什,坐令空谷闻虞《韶》。
乃叹昔人处忧患,和平意旨无喧嚣。苏李论交记畴昔,汉南杨柳长安月。
更忆鸠兹话雨时,风涛过眼成飘瞥。人海浮沈三十年,太息河梁垂老别。
愿君郑重此须臾,西燕东劳两愁绝。吁嗟乎!我生局促如辕驹,有梦不到狼居胥。
汉家三十六属国,昔日域外今中区。羡君乘槎历西海,双蛟夹楫趋天吴。
重溟万里若咫尺,艮维况乃同车书。罗胸浩荡星宿海,抚掌挥斥昆仑图。
昆仑峨峨矗天表,寒门悲风何杳窱。烛龙垂头火鼠潜,羲君御日不能到。
羌笛吹回大地春,春风先遍河湟道。乍闻塞外玉龙谣,待迎天上金鸡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阳鸟(陽鳥)yáng niǎo
(1).鸿雁之类候鸟。《书·禹贡》:“ 彭蠡 既猪,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鴈之属。” 孔颖达 疏:“此鸟南北与日进退,随阳之鸟,故称阳鸟。” 唐 梁献 《王昭君》诗:“一闻阳鸟至,思絶 汉 宫春。”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二:“ 秦望 云空阳鸟散, 冶山 天远朔风迴。” 王蘧常 汇注:“《书·禹贡》伪 孔 传云:‘阳鸟,随阳之鸟,鸿雁之属。’”
(2).指鹤。《说郛》卷十五引 南朝 宋 浮丘公 《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 ——《漢語大詞典》
(2).指鹤。《说郛》卷十五引 南朝 宋 浮丘公 《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 ——《漢語大詞典》
惨 ( 慘 ) cǎn
惨 [ cǎn ]
- 狠,恶毒:~毒。~刻。~虐。~烈。~无人道。
- 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悲~。~淡。~剧。~案。~景。~象。~不忍睹。~绝人寰。
- 程度严重:~重(zhòng )。~败。
戛 jiá《國語辭典》
戛 [ jiá ]
名- 武器名。戟、长矛。《说文解字·戈部》:「戛,戟也。」《文选·张衡·东京赋》:「立戈迤戛,农舆辂木。」
- 常礼、常法。《书经·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唐·孔颖达·正义:「戛犹楷也,言为楷模之常,故戛为常也。」
- 敲击。《书经·益稷》:「戛击鸣球。」《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腰弓矢相摩戛。」
- 践踏。唐·韩愈〈送惠师〉诗:「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
- 形容鸟鸣声。如:「戛然长鸣」。宋·苏轼〈犍为王氏书楼〉诗:「山猿悲啸谷泉响,野鸟嘐戛岩花春。」
玻璃 bō li
亦作“ 玻瓈 ”。
(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 扶南 大舶从 西天竺国 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 劫 者,居 葱岭 中…… 武德 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 陈藏器 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 巴金 《灭亡》第一章:“他放下诗稿,对着布满了灰尘的玻璃窗发楞。”
(2).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宋 毛滂 《清平乐》词:“天连翠瀲,九折玻瓈软。”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词:“涨緑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元 任昱 《一枝花·题东湖》套曲:“放船去在天际,杨柳风轻生浪迟,漾动玻璃。”
(3).比喻明净的天空。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诗:“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 元 朱庭玉 《点绛唇·中秋月》套曲:“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 明 陈铎 《醉花阴·赏灯》套曲:“值 尧 天新霽,剔团圞月漾玻璃。”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
(4).指酒。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再示》:“隣邦或有寄嘉酿,瓦罌土缶盛玻瓈。” 金 元好问 《踏莎行》词:“翠缕香凝,玉膏酒灩,仙翁莫诉玻璃满。” 宋 陆游 《蜀酒歌》:“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 宋 陆游 《醉书》诗:“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自注:“偶餘 眉州 酒一樽,独酌遂醉。”参见“ 玻璃春 ”。
(5).指玻璃酒杯。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忆在 洛阳 各年少,对花把酒倾玻瓈。”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明 黄祖儒 《醉花阴·元夜》套曲:“屠苏酒瀲灧泛玻璃。”
(6). 玻璃江 之省称。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 玻璃 濯锦 遥相通,指麾 大渡 来朝宗。”参见“ 玻璃江 ”。
(7).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漢語大詞典》
(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型,冷却后制成。《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 扶南 大舶从 西天竺国 来,卖碧玻璃镜,内外皎洁……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视之,不见其质。”《新唐书·西域传下·吐火罗》:“ 劫 者,居 葱岭 中…… 武德 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瓈、水精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又﹝集解﹞引 陈藏器 曰:“玻璃,西国之宝也,玉石之类,生土中。” 巴金 《灭亡》第一章:“他放下诗稿,对着布满了灰尘的玻璃窗发楞。”
(2).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宋 毛滂 《清平乐》词:“天连翠瀲,九折玻瓈软。”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词:“涨緑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元 任昱 《一枝花·题东湖》套曲:“放船去在天际,杨柳风轻生浪迟,漾动玻璃。”
(3).比喻明净的天空。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诗:“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 元 朱庭玉 《点绛唇·中秋月》套曲:“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 明 陈铎 《醉花阴·赏灯》套曲:“值 尧 天新霽,剔团圞月漾玻璃。” 清 潘耒 《登五老峰最高顶》诗:“寒空啸裂碧玻璃,大地山河收寸掌。”
(4).指酒。 宋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再示》:“隣邦或有寄嘉酿,瓦罌土缶盛玻瓈。” 金 元好问 《踏莎行》词:“翠缕香凝,玉膏酒灩,仙翁莫诉玻璃满。” 宋 陆游 《蜀酒歌》:“青丝玉瓶到处酤,鹅黄玻璃一滴无。” 宋 陆游 《醉书》诗:“一樽酌罢玻璃酒,高枕窗边听雨眠。”自注:“偶餘 眉州 酒一樽,独酌遂醉。”参见“ 玻璃春 ”。
(5).指玻璃酒杯。 宋 欧阳修 《寄圣俞》诗:“忆在 洛阳 各年少,对花把酒倾玻瓈。”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天公怜好客,酒面风吹白。更引十玻璃,月明骑鹤归。” 明 黄祖儒 《醉花阴·元夜》套曲:“屠苏酒瀲灧泛玻璃。”
(6). 玻璃江 之省称。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 玻璃 濯锦 遥相通,指麾 大渡 来朝宗。”参见“ 玻璃江 ”。
(7).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素虬(素虯)sù qiú
亦作“ 素虯 ”。
(1).古代传说中为仙人驾车的一种白色的龙马。《文选·扬雄〈甘泉赋〉》:“駟苍螭兮六素虬,蠖略蕤绥,灕虖襂纚。”一本作“ 素虯 ”。 吕向 注:“素虬,白龙也。凡称龙者皆马也;言龙者,美之也。”《后汉书·冯衍传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唐 独孤授 《蟠桃赋》:“驂素虯之夭矫,驾彩凤之迴环。”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笙簫上云神欲游,揖我从之驂素虯。”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玉衣仙人鞭素虯,翕忽变化令人愁。”
(2).比喻锋刃雪亮的刀剑。 宋 苏轼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鶃鶃听呦呦。” ——《漢語大詞典》
(1).古代传说中为仙人驾车的一种白色的龙马。《文选·扬雄〈甘泉赋〉》:“駟苍螭兮六素虬,蠖略蕤绥,灕虖襂纚。”一本作“ 素虯 ”。 吕向 注:“素虬,白龙也。凡称龙者皆马也;言龙者,美之也。”《后汉书·冯衍传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唐 独孤授 《蟠桃赋》:“驂素虯之夭矫,驾彩凤之迴环。”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笙簫上云神欲游,揖我从之驂素虯。” 金 元好问 《游龙山》诗:“玉衣仙人鞭素虯,翕忽变化令人愁。”
(2).比喻锋刃雪亮的刀剑。 宋 苏轼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鶃鶃听呦呦。” ——《漢語大詞典》
翻飞(翻飛)fān fēi
飞舞,飘扬。 三国 魏 曹植 《临观赋》:“俯无鳞以游遁,仰无翼以翻飞。” 晋 陶潜 《游斜川》诗:“魴鲤跃鳞於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之二:“白鷺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衣。” 清 唐孙华 《柳絮》诗:“鹰被桃花笑轻薄,不贪结子只翻飞。”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 俄罗斯 式的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 ——《漢語大詞典》
鳞甲(鱗甲)lín jiá
(1).鳞介类的鳞片和甲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 沔水 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鯪鲤,射之不可入。”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 常熟 有白龙一,黑龙二,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沙汀 《闯关》三:“当他才从故乡来到 河北 的时候,他把鱼的鳞甲叫毛。”
(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蔡邕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4).喻松树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 ,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 。 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漢語大詞典》
(2).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 汉 蔡邕 《汉津赋》:“鳞甲育其万类兮,蛟螭集以嬉游。”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沉鳞甲於玄渊,以违钻灼之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古镜》:‘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
(3).比喻鳞甲状之物。喻雪片。 宋 范成大 《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
(4).喻松树皮。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永安县》:“松或被斫伐横卧,鳞甲四散,磴道多为所碍。”
(5).喻人机心深峻,不可逆犯。《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诸葛亮 与长史 蒋琬 、侍中 董允 书曰:‘ 孝起 前临至 吴 ,为吾説 正方 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復有 苏 张 之事出於不意,可使 孝起 知之。’”《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表都护 李严 。 严 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尅,苟利其身。乡里为 严 谚曰:‘难可狎, 李 鳞甲。’”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涂子山 ﹞好为诗古文辞,有名於时,为人短小,胸无鳞甲。” ——《漢語大詞典》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名-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