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秋夜凉,秋夜凉,
碧天如水涵月光。空堂耿耿不成寐,
起坐拔剑歌慨慷。罢金樽,
还独酌,试一停杯问寥廊。
此身此世竟如何,摇摇惊燕巢风幕。
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
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
可惜太平留不住,不旦风尘沓回互。
谁知年少乐游场,翻作敌人争战处。
烽火照天光夺日,杀气腾空暗如雾。
皇家骨肉几千人,尽逐銮舆沙漠去。
回头宫阙成一空,惟有山河在如故。
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
边隙已成犹自如,忍使吾民罹此极。
哀哉吾民亦何辜,父子连年死锋镝。
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泪横臆,宇宙回旋云失色。
我闻古亦有乱离,人道乱离今过昔。
一人厌奔走,四海念休息。
如何廊庙土木人,安坐恬然有肉食。
我今愿得上方斩马剑,尽取兇徒肆诛殛。
却总堂堂百万师,净扫边尘空塞北。
莫言草芥无奇策,愿蒙天子一前席。
碧天如水涵月光。空堂耿耿不成寐,
起坐拔剑歌慨慷。罢金樽,
还独酌,试一停杯问寥廊。
此身此世竟如何,摇摇惊燕巢风幕。
伊昔我生适太平,岂信中原有甲兵。
扬鞭走马长安市,美人如玉酒如渑。
可惜太平留不住,不旦风尘沓回互。
谁知年少乐游场,翻作敌人争战处。
烽火照天光夺日,杀气腾空暗如雾。
皇家骨肉几千人,尽逐銮舆沙漠去。
回头宫阙成一空,惟有山河在如故。
咄咄奸谀何误国,二十年来启边隙。
边隙已成犹自如,忍使吾民罹此极。
哀哉吾民亦何辜,父子连年死锋镝。
兴言及此心胆寒,空对秋风泪横臆。
泪横臆,宇宙回旋云失色。
我闻古亦有乱离,人道乱离今过昔。
一人厌奔走,四海念休息。
如何廊庙土木人,安坐恬然有肉食。
我今愿得上方斩马剑,尽取兇徒肆诛殛。
却总堂堂百万师,净扫边尘空塞北。
莫言草芥无奇策,愿蒙天子一前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兴言(興言)xīng yán
(1).语助词。《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兴言出宿。” 马瑞辰 通释:“兴言犹云薄言,皆语词也。”《隋书·高祖纪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引 唐睿宗 诏:“ 苏安恒 文学立身,鯁直成操……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可赠諫议大夫。”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贯恩俸金,数百家之赋调,夺其膏血,奉此衰残。虽曰优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兴言及此,苟活何为。”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督师不能用将,何名督师。兴言及此,督将之肉其足食乎!”
(2).指告谕。 晋 左思 《魏都赋》:“圣武兴言,将曜威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王于兴言,阐肄威稜。”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陛下所以负扆兴言,思清敝俗者也。”
(3).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 晋 陆云 《答兄机》诗:“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觴。”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溪》诗:“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漢語大詞典》
(2).指告谕。 晋 左思 《魏都赋》:“圣武兴言,将曜威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王于兴言,阐肄威稜。”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陛下所以负扆兴言,思清敝俗者也。”
(3).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 晋 陆云 《答兄机》诗:“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觴。”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溪》诗:“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漢語大詞典》
及此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烁圣祖之储祉敬云孙而及此 ——《韵府拾遗 纸韵》
心胆(心膽)xīn dǎn
(1).心和胆。常以喻胆量。《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以破故也。”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你一定要买,也该回来和你爹商酌商酌嘛。你心胆太大了。”
(2).指心。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漢語大詞典》
(2).指心。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3).心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秋风(秋風)qiū fēng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 「泪 」的异体字。
横 ( 橫 ) héng/hèng
横 [ héng ]
-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臆 yì《國語辭典》
臆 [ yì ]
名- 胸膛、怀抱。如:「胸臆」。唐·杜甫〈哀江头〉诗:「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 终极?」
- 主观的、私心猜测的。如:「臆度」、「臆想」、「臆测」。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