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山阳,醉魂愁又醒。
薄阴不散湖天暮,一丸飞破云影。积翠苔矶,嫩寒帘幕,早是离筵乍整。
眠鸥梦警。又叶响菰蒲,挂帆风紧。惜别回头,九峰如睡髻鬟冷。
华年容易去也,叹欢悰渐减,鸿泥重认。明月街头,软红尘里,两地相思分领。
暗搔吟鬓,怕倦侣天涯,带围消损。一笛山阳,醉魂愁又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笛 yī dí
(1).指一支笛的声音。 唐 沈彬 《金陵》诗之二:“一笛月明何处酒?满城秋色几家砧。” 宋 文天祥 《龙雾州觉海寺》诗:“一笛梅边何满子?子簔芦外笔头奴。”
(2).喻轻微的风声。 唐 赵嘏 《华清宫和杜舍人》诗:“月锁千门静,天吹一笛凉。”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宋 陆游 《饮张公父园》诗:“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 ——《漢語大詞典》
(2).喻轻微的风声。 唐 赵嘏 《华清宫和杜舍人》诗:“月锁千门静,天吹一笛凉。”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宋 陆游 《饮张公父园》诗:“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 ——《漢語大詞典》
山阳(山陽)shān yáng
(1).山朝南的一面。《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 唐 颜师古 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乃北一里餘,抵分界山之阳,渡一小流,循山阳西北行三里,北逾过坳。”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2). 汉 置县名,属 河南郡 。故城在今 河南省 修武县 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 山阳 讌,空此 河阳 别。”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3).见“ 山阳笛 ”。 ——《漢語大詞典》
(2). 汉 置县名,属 河南郡 。故城在今 河南省 修武县 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后因以代指高雅人士聚会之地。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愧兹 山阳 讌,空此 河阳 别。”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山阳 无俗物, 郑 驛正留宾。”
(3).见“ 山阳笛 ”。 ——《漢語大詞典》
醉魂 zuì hún
犹醉梦。 宋 张耒 《观梅》诗:“不如痛饮卧其下,醉魂为蝶栖其房。” 宋 石孝友 《蓦山溪》词:“醉魂初醒,强起寻芳径。”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盖泉自 石门 而下……浩荡鏗鍧,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愤。” ——《漢語大詞典》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名-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動-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