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水花碧团团,云叶白迤迤。

袁桷元代〕《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

大野猪东原,狂澜陋左里。交流千寻峰,会合百谷水。

量深恣包藏,神静莫比拟。碧澜渺无津,绿树失其涘。

扬帆鸟东西,击楫鸥没起。长桥篙师歌,短渡贩客止。

天平云覆幕,湾回路成砥。鹰坊严聚屯,渔舍映渚沚。

柳丝翠如织,荇带组交薿。出日浮钲金,明霞纡绶紫。

一歃浇肠回,三颒慰颡泚。高桅列鱼贯,远吹生凤觜。

前奔何无休,后进复不已。绕如林乌旋,疾若坂马驶。

飘飘愧陈人,历历见遗趾。流移散空洲,崛强寻故垒。

波清凫聚阵,日落鱼会市。土屋危可缘,草广突如峙。

莲根涨新圩,蒲芽护荒坻。水花碧团团,云叶白迤迤。

浚修出飞泉,阐辟搜故址。缅思重华帝,允属夏后氏。

彝伦著箕畴,伟功传迁史。目力渺无穷,行迹端可纪。

前村捋柔桑,沃壤接良耜。馀芳锦堆烂,宿麦翠围侈。

乃知东鲁儒,终作中朝士。养源汇滉瀁,包荒纳遐迩。

驱驰屡经过,感叹复慰喜!南还幸遂愿,永雪洗耳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水花团团云叶迤迤

水花 shuǐ huā
(1).亦作“ 水华 ”。荷花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宋 朱熹 《置酒白莲沼上》诗:“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广群芳谱·花谱八·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2).萍的别名。《通志·草木一》:“藻生乎水中,萍生乎水上,萍之名类,亦多易相紊也。按:萍亦曰水花。”
(3).泛指水中之花。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谘议》诗:“林叶下仍飞,水花披未落。” 唐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诗:“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4).指水上冰花。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发视则有水花生於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
(5).浪花;受激而四溅的水。 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宋 梅尧臣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诗:“ 江 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巴金 《家》十九:“﹝ 觉新 ﹞一个不小心把船弄往右边一侧,甚至溅了水花上船。”
(6).指水里冒出来的泡沫。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
(7).浮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浮石》
(8).即水痘。参见“ 水痘 ”。  ——《漢語大詞典》
碧 bì《國語辭典》

碧 [ bì ]

  1. 青绿色的美石。《说文解字·玉部》:「碧,石之青美者。」《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唐·成玄英·疏:「碧,玉也。」
  1. 青绿色的。如:「碧草」、「碧波荡漾」。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唐·李商隐〈常娥〉诗:「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团团(團團)tuán tuán
(1).圆貌。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宋 王安石 《黄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漢語大詞典》
云叶(雲葉)yún yè
(1).犹云片,云朵。 南朝 陈 张正见 《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唐 杜甫 崔彧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仇兆鳌 注:“ 陆机 《云赋》:金柯分,玉叶散。” 宋 范成大 《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之一:“风花秋黯淡,云叶雨连绵。”
(2).浓密的叶子。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词:“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3).木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五四:“云叶,生 密县 山野中。其树枝叶皆类桑,但其叶如云头,花叉又似木欒树。叶微阔。开细青黄花。其叶味微苦。”  ——《漢語大詞典》
白 bái《國語辭典》

白 [ ​bái ]

語音
  1.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 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 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 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 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 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 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 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1. 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 潔淨的。如:「潔白」。
  3.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 率直、誠實。如:「坦白」。
  5. 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 錯誤的。如:「寫白字」。
  7. 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1. 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 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 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白 [ ​bó ]

讀音
  1. (一)​之讀音。
迤迤 yǐ yǐ
斜延貌。 宋 沈与求 《石壁寺》诗:“迴廊迤迤穿危嶠,侧涧涓涓露浅沙。”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水花碧团团,云叶白迤迤。”
相连貌。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诗:“檣形櫛櫛斜,浪态迤迤好。”原注:“迤,徒何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