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逢令节独悲秋,幸尔招携浪漫游。
沈守正〔明代〕《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韵兼有所感》
三逢令节独悲秋,幸尔招携浪漫游。但醉不须嘲落帽,对花何必更登楼。
南冠尽望燕山远,楚岫仍将暮雨收。转忆去年今日事,同人千里始知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 sān《國語辭典》
三 [ sān ]
名- 介于二和四之间的自然数。如:「二、三、四、五……」。大写作「参」,阿拉伯数字作「3」。
- 姓。如明代有三成志。
- 第三位的。如:「这次比赛他得了第三名。」
- 表多数或多次的。如:「举一反三」、「三番两次」、「一问三不知」。
三 [ sàn ]
副- 屡次、再三。参见「三思」、「三复」等条。
三 [ sā ]
- 同「仨 」。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令节(令節)lìng jié
(1).美好的节操。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既以约终,令节不衰。”
(2).犹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傅充 妻 辛氏 《元正》诗:“元正啟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觴,小大同悦熙。” 清 方苞 《台拱冈墓碣》:“每当弟与兄忌日生辰,及春秋伏腊令节,吾母先期意色惨沮,背人掩涕,过旬犹不能平。”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四:“ 欧洲 旧俗,五月一日本来是一个令节。是日,士女都出游野外,摘取鲜花,欢欣鼓舞。” ——《漢語大詞典》
(2).犹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傅充 妻 辛氏 《元正》诗:“元正啟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觴,小大同悦熙。” 清 方苞 《台拱冈墓碣》:“每当弟与兄忌日生辰,及春秋伏腊令节,吾母先期意色惨沮,背人掩涕,过旬犹不能平。”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四:“ 欧洲 旧俗,五月一日本来是一个令节。是日,士女都出游野外,摘取鲜花,欢欣鼓舞。” ——《漢語大詞典》
独悲(独悲)
张华诗寤言增长叹悽然心独悲 ——《韵府拾遗 支韵》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幸 xìng《國語辭典》
幸 [ xìng ]
名- 福分。如:「榮幸」、「三生有幸」。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 姓。如晉代有幸靈。
- 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 多虧。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 》:「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
- 高興。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 希冀、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 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如:「巡幸」、「臨幸」。《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 如此:偶~。不过~~。
- 那,其(指时间):~时。~后。
-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招携(招攜,招擕)zhāo xié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漢語大詞典》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漢語大詞典》
浪漫 làng màn
(1).纵情,任意。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宋 曾巩 《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与东。”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漢語大詞典》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漢語大詞典》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