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冰绝汁滓,大圭不斲方。

黄淳耀明代〕《释褐后以诗代书寄舍弟伟恭

崇祯十六载,南宫开选场。当春寇未退,计车颇徬徨。

诏用秋八月,广额登俊良。帝御皇极殿,发策垂天章。

揆日唱甲乙,释褐遵典常。余忝平流进,法得授曹郎。

休假未获请,思亲泪滂滂。今晨南雁飞,数行寄汝旁。

念与汝别时,燂烁侵衣裳。斯文苏陈辈,鹣蟨互携将。

前登三诏岩,慕彼鸿鹄翔。既读客城诗,永怀百鍊钢。

帆力疾脱兔,歘忽过维扬。淮水方暴涨,訇哮雷声长。

长年尽股栗,前有覆水航。河伯丐我命,夺食饥蛟肠。

亭堠孤屹屹,河之水汤汤。上有团团天,下有古战场。

捩舵漕河口,十里一泽梁。下流若地窖,上流若天仓。

毫发一失势,叩头不可禳。渐近梁山泺,饥民恶如狼。

进退正惶惑,闻贼破武昌。故相伏剑死,烝黎堕沸汤。

中夜仰天叹,星月无晶光。我行将安之,鱼烂四海疮。

稍前过任城,济阴遥在望。水木类江表,幽探暂相羊。

传闻寇搪突,独畏孔子堂。想见丝竹声,鲁壁尚洋洋。

上嘉鲁连子,下思马宾王。一死诚倜傥,万言亦琅琅。

陈迹郁连连,清源接幽沧。大都焚荡后,物色难具详。

入都秋萧骚,疾风捲高冈。挂壁略见蠍,鸣篱绝无螀。

余病懒终试,谁使强激昂。友生剧天伦,可惜遽分张。

座主山阴公,风神照岩廊。清冰绝汁滓,大圭不斲方。

赏我金石韵,协以宫与商。知我负烈气,勉以桂与姜。

顾余惭曩贤,公乃韩欧阳。伏睹天子圣,自责如禹汤。

共吺伏四罪,荧惑移灾祥。临轩徕茂异,皇盼为悦康。

惕息朝士内,曷以赞虞唐。眠食今粗安,酒釂三四觞。

赤侧渐辞去,借贷聊充囊。最苦羸马头,蹀蹀尘沙黄。

闭户学罄折,出户旋已忘。顾惟倔强姿,不耻沟壑僵。

安得弃生平,如彼转粪蜣。所以公卿门,干谒竟未尝。

馀外顺坎流,不用强论量。亲前虽奉书,苦语总遮藏。

汝为从容说,慎勿使悯伤。时方抡史才,储国之梠梁。

争门或迮指,此态岂可当。我欲拂衣归,赍持一月粮。

旧路不可行,匹马从东方。吴雪虽苦寒,不敌蓟北霜。

预畜明灯檠,照我髭鬓苍。一言先语汝,努力学佐王。

黥刖谋补息,如我事已忙。泚笔再三叹,沾襟涕淋浪。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汁滓大圭不斲

清 qīng《國語辭典》

清 [ qīng ]

  1. 澄净、纯洁。与「浊」相对。如:「清洁」、「清澈」。《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2. 高洁、廉洁。如:「清望」、「清廉」、「清士」。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四折》:「法正天须顺,官清民自安。」
  3. 寂静。如:「冷清」、「清静」。
  4. 秀美。如:「眉清目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5. 安定、太平。如:「清平盛世」。《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1. 单纯的。如:「清一色」、「清唱」。
  2. 净尽、一点也不留。如:「债还清了。」、「书款付清了。」
  3. 详细、明白。如:「点清数目」、「查清户口」、「誊清作文」。
  1. 使干净、使整齐。如:「清洗」、「清理」、「清除」。
  2. 整顿。如:「清党」、「肃清」。
  3. 结帐。如:「清帐」、「清算」、「结清余欠」。
  4. 点检(清楚)​。如:「清点」、「清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帐目,都连夜攒造清完,先送与我逐细看过。」
  1. 朝代名。参见「清朝 」条。
  2. 参见「血清 」条。
  3. 姓。如宋代有清贤。
冰 bīng《國語辭典》

冰 [ bīng ]

  1. 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固体。《文选˙陆机˙苦寒行》:「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
  2. 姓。如明代有冰如鉴。
  1. 使用冰块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减低温度。如:「把这块肉冰起来。」
  2. 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如:「他被冰了许多年,现在才受重用。」
  1. 寒冷。如:「冰凉」、「冰冷」。
  2. 清高的、纯洁的。如:「冰心」。
  3. 白嫩如冰的。如:「冰肌」、「冰肤」。
  4. 冷酷、没感情。如:「她的态度很冰,很难应付。」
绝 ( 絕 絶 ) jué
绝 [ jué ]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
  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
  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
  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
  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
  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汁滓 zhī zǐ
汁液与渣滓。《周礼·天官·酒正》“二曰醴齐” 汉 郑玄 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 仇兆鳌 注:“竹牀笮酒,分出汁滓,其清汁为酒,浊滓则糟也。”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新麵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漢語大詞典》
大圭 dà guī
佩玉,作丁字形,用途如笏,插在腰带间以记事备忘。《周礼·春官·典瑞》:“玉晋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郑玄 注:“王所搢大圭也,或谓之珽。”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云:“大圭,笏也。天子玉笏,其首六寸,谓之珽。”  ——《漢語大詞典》
不斲 bù zhuó
谓不用刀斧砍削。《楚辞·九章·怀沙》:“巧 倕 不斲兮,孰察其揆正。”《淮南子·说林训》:“大匠不斲,大豆不具,大勇不鬭。”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