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陈子升明代〕《柳波曲 其一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烟锁池塘锦槛

烟锁
烟雾笼罩  ——《整理自网络》
池塘 chí táng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唐 杨师道 《春朝闲步》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宋 柳永 《斗百花》词之二:“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閒垂风絮。” 巴金 《春》十二:“ 觉民 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
(2).浴池的俗称。  ——《漢語大詞典》
柳 liǔ《國語辭典》

柳 [ liǔ ]

  1.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尾端尖锐,边缘有细锯齿。花密生呈穗状,种子有毛,成熟时柳絮飞散如雪。一般供作观赏、行道树。
  2.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八颗星。
  3. 姓。如唐代有柳宗元。
灯 ( 燈 ) dēng
灯 [ dēng ]
  1. 照明的器具:电~。路~。~火(泛指亮的灯)。~语(通讯方法之一)。~标。
  2.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指示~。酒精~。
  3. 装饰张挂的彩灯:~节。~市。河~。冰~。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锦槛(锦槛)
费宏赐同游西苑赋挹翠闽之芬郁兮赏锦槛之芳丛  ——《骈字类编》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1.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2.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3.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4.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5.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6. 姓。如汉代有波俊。
  1.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2.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1.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