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子厚情思,九龄风致,才望齐贤并列。

任环明代〕《喜迁莺 代谢二尹贺张立庵受奖 有引

关西人杰。有对日丹心,凌霜老节。鹏起秋风,龙腾春浪,早岁声华奇绝。

多少苍生命脉,些子王章机诀。全仗赖,有脚阳春,无情冷铁。

堪悦。真个是,民困方苏,百里弦歌彻。子厚情思,九龄风致,才望齐贤并列。

休羡名高豸府,更看声流龙阙。有时节,凤诏飞来,岩廊调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情思九龄风致才望并列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厚 hòu《國語辭典》

厚 [ hòu ]

  1. 扁平物体上下之间距离较大的。与「薄」相对。如:「厚纸」、「厚唇」。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唐·李贺〈苦昼短〉诗:「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2. 多、大。如:「厚利」、「厚礼」、「厚望」。唐·元稹《崔莺莺传》:「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宋·钱公辅〈义田记〉:「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 浓、深。如:「酒味厚」、「深情厚谊」。《仪礼·士冠礼》:「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4. 不刻薄的。如:「仁厚」、「宽厚」、「憨厚」、「忠厚老实」。
  1. 扁平物体表面与底面间的距离。如:「这块木板约有二寸厚。」《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
  1. 重视、推崇。如:「厚古薄今」、「厚此薄彼」。《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1. 优待。如:「厚待」。《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情思 qíng sī
(1).情意。《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视予犹父, 颜子 之仁也,闻命感愴,以增情思。”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诗虽若直致,然情思深婉,怨而不露。” 明 刘基 《将晓》诗:“东风可是无情思,吹出新杨一树黄。”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2).情感。 唐 顾况 《悲歌》序:“情思发动,圣贤所不免也。” 陈毅 《大柳巷春游》诗:“十里长 淮 步月迟,阑珊灯火啟情思。”
(3).情绪,心情。 宋 张先 《贺圣朝》词:“春来情思,乱如芳草。” 明 杨慎 《少年游》词:“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西游补》第十四回:“ 翠娘 道:‘情思不快,做得一首《乌栖曲》,愿为君歌之。’”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怀着恬静的情思,在这样的堤岸上悠闲散步,岂不是一件大可羡慕的事情吗?”
(4).犹才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 魏文孝 谓 高閭 曰:‘卿为中书监,职典文辞,若情思不至,应谢所任。’”《红楼梦》第七五回:“要另出主见,试试你这几年情思。”  ——《漢語大詞典》
九龄(九齡)jiǔ líng
(1).九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育而不秀者,吾家之 童乌 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晋 陶潜 《责子》诗:“ 通 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2).指九十岁。语本《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谓 武王 曰:‘女何梦矣?’ 武王 对曰:‘梦帝与我九龄。’ 文王 曰:‘女以为何也?’ 武王 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 文王 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 文王 九十七乃终, 武王 九十三而终。” 郑玄 注:“九龄,九十年之祥也。”后引申为长寿。 唐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宋 范成大 《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如何千万寿,不待九龄终。”《扫迷帚》第二回:“在 文王 之告 武王 曰,梦帝锡九龄,不赐 管 蔡 ,是也。”  ——《漢語大詞典》
风致(風致)fēng zhì
(1).风度品格。《新唐书·崔远传》:“子 远 ,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 清 龚自珍 《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2).风韵。指容颜姿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 阿纤 ﹞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她﹞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
(3).形容姿态美好。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果然好个俊雅书生,远观那样风致,近看还不知怎么样风流。”《红楼梦》第一百回:“又想起那年唱戏做的 嫦娥 ,飘飘艷艷,何等风致。”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4).风味;情趣。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鲁直 与 方蒙 书:‘顷 洪 甥送令嗣二诗,风致洒落,才思高秀。’”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他恋着蓬窗下风致佳,舵楼中景物饶。”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 杨朔 《画山绣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 桂林 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5).指文学作品的风格,韵味。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三:“ 越国夫人 王氏 , 端献王 妇, 王审琦 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刘禹锡诗》:“﹝ 刘禹锡 诗﹞宛有 六朝 风致,尤可喜也。” 胡适 《〈中古文学概论〉序》:“一方面的慷慨悲壮,一方面的宛转缠绵,都极尽平民文学的风致。”
(6).轻薄;轻浮。 清 李渔 《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南 视女亦风致,遂与谐笑。”  ——《漢語大詞典》
才望 cái wàng
(1).才能声望。《晋书·和峤传》:“﹝弟 郁 ﹞才望不及 嶠 ,而以清干称。” 唐 高适 《别刘大校书》诗:“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元 元怀 《拊掌录》:“ 鲁直 在 鄂 , 鄂州 太守以其才望信重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金眉生 ﹞负才望,喜谈天下事,亦振奇人也。”
(2).指有才能声望的人。 明 汪道昆 《洛水悲》:“邂逅逢 东都 才望,殷勤献南国明璫,我思他怀中密意频观望。”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跋》:“剪除才望,称自然之美而纵淫盗。”  ——《漢語大詞典》
齐 ( 齊 ) qí/jì/zī/zhāi
齐 [ qí ]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
  4. 全;完全:~全。人到~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
齐 [ jì ]
  1.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
  2. 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
  3.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
  4. 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
齐 [ zī ]
  1.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齐 [ zhāi ]
  1. 同“斋”。
  2. 斋戒:~三日而后行。
  3. 庄敬:~庄。~严。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1.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并列(並列)bìng liè
并列。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二二:“她自己相信,她那一颗后悔的心,已经是纯洁无辜,可以和他的相对而并列。”参见“ 并列 ”。
並列: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史记·三王世家》:“盖闻 周 封八百, 姬姓 並列,或子、男、附庸。”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是以三王异道而共昌,五霸殊风而並列。”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当是时将恐摧为朽荄,不復萌蘖,岂得与百卉並列也耶?”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按察司》:“故《大明令》按察司、都察院並列,不视之为外官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