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蹭蹬不遇,太史滞周南。
武夷最佳处,晴气碧于蓝。远瞻崖壑溪曲,六六与三三。莫问尘生沧海,休叹鹤归华表,好景且容探。铁笛破龙睡,黑雨满深潭。笑神仙,留蜕骨,阅空岩。几人蹭蹬不遇,太史滞周南。最好擅场老子,笔底文章如许,何必事清谈。暂憩桃花下,白马税飞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蹭蹬 cèng dèng
(1).险阻难行。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 唐 储光羲 《赴冯翊作》诗:“蹭蹬失归道,崎嶇从下位。”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们宝塔上的阶梯,从一二层扒将八九,不知有几多般的跌磕蹭蹬。” 俞平伯 《凄然》诗:“蹭蹬的陂陀路,有风尘色的游人一双。”
(2).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 李善 注:“蹭蹬,失势之貌。”
(3).困顿;失意。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宋 陆游 《秋晚》诗:“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 明 徐霖 《绣襦记·伪儒乐聘》:“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已馁。” 茅盾 《动摇》三:“ 钱学究 和 陆三爹 的二哥是同年,一世蹭蹬,未尝发迹。”
(4).倒霉;倒运。《西游记》第三三回:“ 八戒 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天雨花》第四回:“一众丫环闻此语,个个弯腰打恶心,齐称蹭蹬哄然去, 桂香 气得面皮青。”
(5).犯过失;失足。《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若是那相处的官,蹭蹬一蹭蹬,这便是 孙行者 陷在 火焰山 ,大家俱着。”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九年》:“一有蹭蹬,非杀即革。” ——《漢語大詞典》
(2).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 李善 注:“蹭蹬,失势之貌。”
(3).困顿;失意。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宋 陆游 《秋晚》诗:“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 明 徐霖 《绣襦记·伪儒乐聘》:“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已馁。” 茅盾 《动摇》三:“ 钱学究 和 陆三爹 的二哥是同年,一世蹭蹬,未尝发迹。”
(4).倒霉;倒运。《西游记》第三三回:“ 八戒 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天雨花》第四回:“一众丫环闻此语,个个弯腰打恶心,齐称蹭蹬哄然去, 桂香 气得面皮青。”
(5).犯过失;失足。《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若是那相处的官,蹭蹬一蹭蹬,这便是 孙行者 陷在 火焰山 ,大家俱着。”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九年》:“一有蹭蹬,非杀即革。” ——《漢語大詞典》
不遇 bù yù
(1).不得志;不被赏识。《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 鲁侯 ,天也; 臧氏 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者, 燕 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湘中草》:“ 卿谋 诗文虽不如 西堂 所推,而年少负异才,不遇而死。”
(2).没碰到。《后汉书·孔融传》:“ 俭 与 融 兄 褒 有旧,亡抵于 褒 ,不遇。”《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可又有一説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漢語大詞典》
(2).没碰到。《后汉书·孔融传》:“ 俭 与 融 兄 褒 有旧,亡抵于 褒 ,不遇。”《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可又有一説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漢語大詞典》
太史 tài shǐ
(1).官名。 西周 、 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漢語大詞典》
(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漢語大詞典》
滞 ( 滯 ) zhì
滞 [ zhì ]
-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留。~销。~空。呆~。~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针。~下(痢疾的古称)。
- 遗落:“此有~穗”。
周南 zhōu nán
(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漢語大詞典》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