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时代同,砖珠双韎韐。
陈鸿寿〔清代〕《西汉黄龙砖八砖吟馆分赋》
咸阳汉龙兴,工筑事稠沓。冠山朱堂崇,瓴甋旊人纳。
此砖纪黄龙,铭文椎响拓。苔蚀文多残,测蠡义难合。
病已虫识成,祥符报杂遝。黄龙见广汉,火及宣室閤。
乌啼未央宫,改元岁一币。当时执拊桴,无为苦批泣。
大黄兆威斗,铜仙泣萧飒。残甓埋荆榛,月夜狐狸踏。
幸非凿臼科,庶免累层塔。四角暨中央,完好少齧踏。
何年出鄠杜,何时渡泲漯。中有地里书,镐吐复丰喝。
吾师志金石,剪镫卜簪盍。虞敦识立位,虢钟辨革堂革荅。
五凤时代同,砖珠双韎韐。八砖耀日华,宾从互酬答。
研墨铜雀瓦,写诗趁官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凤(五鳳)wǔ fèng
(1).谓凤凰五至。古以凤凰至为祥瑞之徵。《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先者凤凰五至,因以改元。”
(2).五只凤凰。 唐 李颀 《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3).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
(4).即五凤城。 明 何景明 《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
(5).楼名。即 五凤楼 。 前蜀 韦庄 《北原闲眺》诗:“ 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漢語大詞典》
(2).五只凤凰。 唐 李颀 《王母歌》:“红霞白日儼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3).古代传说的五种神鸟。
(4).即五凤城。 明 何景明 《五马行》:“今年朝天入五凤,红缨寳玦连钱重。”
(5).楼名。即 五凤楼 。 前蜀 韦庄 《北原闲眺》诗:“ 五凤 灰残金翠灭,六龙游去市朝空。” ——《漢語大詞典》
时代(時代)shí dài
(1).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宋书·礼志一》:“况 三国 鼎峙,歷 晋 至 宋 ,时代移改,各随事立。”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艾青诗选〉自序八》:“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
(2).犹世代,代代。 唐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3).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 丁玲 《团聚》一:“这在他的少壮时代和他的性格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他也无声的宽容着她。”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漢語大詞典》
(2).犹世代,代代。 唐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3).指个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 丁玲 《团聚》一:“这在他的少壮时代和他的性格上都是不能容忍的,他也无声的宽容着她。”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砖 ( 磚 ) zhuān
砖 [ zhuān ]
- 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坯。~瓦。~砚(制成的砚)。
- 形状像砖的东西:茶~。冰~。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名-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双 ( 雙 ) shuāng
双 [ shuāng ]
-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 偶,与“单”相对:~数。~号。
- 加倍的:~料。~份。
- 姓。
韎 mèi/wà《國語辭典》
韎 [ mèi ]
动- 用茜草染皮革。《说文解字·韦部》:「韎,茅搜染韦也。」
- 茜草。可作染料。《玉篇·韦部》:「韎,茅搜,染草也。」《晋书·卷二五·舆服志》:「韦弁,制似皮弁,顶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浅绛。」
- 古代东夷的乐音。《周礼·春官·鞮鞻氏》:「鞮鞻氏掌四夷之乐。」汉·郑玄·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
- 红色的。《左传·成公十六年》:「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晋·杜预·注:「韎,赤色。」
韐 gé《國語辭典》
韐 [ gé ]
- 参见「[[韎韐]]」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