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公归鼎轴,六㝢奉皇猷。
淮海声华峻,孤卿地望优。经纶明主用,性术古人求。
鸑鷟争先翥,麒麟独晚收。长沙从偃蹇,炎峤讵淹留。
共治资长孺,相迎得细侯。輶轩恣历览,井邑变歌讴。
重以纡筹远,还将赐履周。威棱加赤电,羽翮在高秋。
气色干星象,班司切冕旒。引经常独断,焚竹岂穷搜。
虚已推朝议,清衷彻睿眸。万方虞大计,一德倚深谋。
飞挽踰青海,璆琳积介丘。岁时私藏竭,动辄大农忧。
剸削皆全刃,操持实巨舟。名高诸老逊,契合五臣流。
闭閤耽玄默,清关秪静修。魏多调水旱,谢每镇沉浮。
盛业今谁继,为文更不休。谭诗宗马郑,搦翰捷应刘。
藻镜咸莹彻,词场屡校雠。微才叨盻睐,曲木荷雕锼。
碣馆嗟垂翅,梁园厌薄游。永言陪宴席,长得奉清酬。
辙涸波空荡,途穷骋末由。摇心随几杖,捐玦别河洲。
世事云泥隔,馀生日月遒。吹嘘无狗监,江汉有菟裘。
去去随朱鸟,飘飘偶白鸥。愿公归鼎轴,六㝢奉皇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形-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鼎轴(鼎軸)dǐng zhóu
宰辅;宰相。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其末咸有见及语樊封以示愈依赋十四韵以献》:“ 滎公 鼎轴老,烹斡力健倔。” 宋 司马光 《寒食御筵口号》之二:“圣主褒优鼎轴臣,金觴玉醴照青春。”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伏念臣本以凡庸,躐司鼎轴,自先朝受任以来,误承优眷。” ——《漢語大詞典》
六 liù/lù《國語辭典》
六 [ liù ]
名- 介于五与七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陆」,阿拉伯数字作「6」。
六 [ lù ]
名- 国名。周代时位于今大陆地区安徽省六安县北,一说在今大陆地区安徽舒城县东南六十里处。
- 姓。皋陶之后,以国为氏。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动-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 敬受。如:「奉命」、「奉谕」。
-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 姓。如汉代有奉挥。
-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皇猷 huáng yóu
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帝图必举,皇猷谐焕。”《北史·牛弘传》:“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 唐 岑参 《送颜平原》诗:“吾兄镇 河朔 ,拜命宣皇猷。”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孙准奏》:“只为奸邪元老,济恶羣雄,浊乱皇猷。”《清史稿·礼志一》:“ 太祖 肇兴帝业, 太宗 继述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