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明朝纵及龙山会,那得长逢落帽人。

李攀龙明代〕《九月八日东村送元美

浊酒枯鱼自不贫,黄花况复席边新。明朝纵及龙山会,那得长逢落帽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明朝龙山会那得落帽

明朝 míng cháo
(1).清晨。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潘漠华 《三月五夜》诗:“明朝将离去,为了你,又停留一天。”
(3).以后,将来。 五代 齐己 《感时》诗:“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明朝倘许同栖泊,便拟飞随白鹤还。”
盛明之朝。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悬车乘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宋 叶适 《再申省状》:“惟欲乞身暮景,得谢明朝。”  ——《漢語大詞典》
纵 ( 縱 ) zòng/zǒng
纵 [ zòng ]
  1. 放:~虎归山。~火。
  2. 放任;不拘束:放~。~目四望。~情。~观全局。
  3. 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身。
  4. 即使:~然。~使。~令。
  5. 竖,直,南北的方向,与“”相对:~横交错。~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贯。~深。
  6. 起皱纹:~花(用有皱纹的纸做成的花)。这张纸都~了。
  7. 指连队编制上的“纵队”。
纵 [ zǒng ]
  1. 急遽的样子:“丧事欲其~~尔”。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1.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2.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3.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5.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1.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龙山会(龍山會)lóng shān huì
《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 桓温 曾大聚佐僚于 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唐 朱湾 《九日登青山》诗:“想见 龙山 会,良辰亦似今。” 唐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诗:“不知是日 龙山 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宋 吴则礼 《满庭芳·九日》词:“想见征西旧事, 龙山 会,宾主俱豪。”亦作“ 龙山佳会 ”。 宋 周紫芝 《品令》词:“休説 龙山 佳会,此情不浅。”  ——《漢語大詞典》
那得 nà de
怎得;怎会;怎能。《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曰:‘我家貲那得如 子廉 耶!’” 唐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 高启 《方隐君山园》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中国 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1.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2.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3.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1.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1. 参见「[[逢逢]]」条。
  1. 姓。如夏朝有逢蒙。
落帽 luò mào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