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晞花径露,晴烁竹桥霜。
羲驭升旸谷,千峰焕景光。岩峦含霁色,松桂散幽香。
绣壑清晖动,丹崖暝雾藏。暖晞花径露,晴烁竹桥霜。
行客催朝发,惊乌趁晓翔。柴门翘首处,杲杲丽扶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暖 nuǎn《國語辭典》
暖 [ nuǎn ]
形- 温和、温暖。如:「春暖花开」。《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宋·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 使冷的变温热。如:「暖酒」、「把手伸过来暖一下。」
暖 [ xuān ]
- 参见「[[暖暖」、「暖姝]]」条。
晞 xī《國語辭典》
晞 [ xī ]
动- 蒸发、干燥。《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
- 晒、弄干。《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晋·嵇含〈悦晴诗〉:「翔凤晞轻翮,应龙曝纤鬐。」
- 消散。《楚辞·王逸·九思·疾世》:「时昢昢兮旦旦,尘莫莫兮未晞。」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灵幽体翳,邈哉晞矣。」
- 破晓、露出曙光。《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衣裳。」唐·孔颖达·正义:「晞,谓将旦之时,日之光气始升。」
花径(花徑)huā jìng
花间的小路。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唐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诗:“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径尘芳,浅印花鞋小。”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狗和蔷薇》:“狗在花径中走来走去,怕迷失路途。” ——《漢語大詞典》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 姓。如汉代有露平。
-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动-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动-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烁 ( 爍 ) shuò
烁 [ shuò ]
- ◎ 光亮的样子:闪~。珠~晶莹。
竹桥(竹橋)zhú qiáo
用竹建造的小桥。 唐 白居易 《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诗:“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 宋 杨万里 《记丘宗卿语绍兴府学前景》诗:“竹桥斜度透竹门,墙根一竿半竿竹。”《红楼梦》第四九回:“四面皆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 藕香榭 的竹桥了。” ——《漢語大詞典》
霜 shuāng《國語辭典》
霜 [ shuāng ]
名-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而凝结成白色的结晶颗粒。《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 白色如霜的粉末或膏脂。如:「砒霜」、「面霜」。
- 白色的。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