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等慈润公明代〕《长干宝塔放光偈

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
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
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
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
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
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
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
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
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
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
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
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
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
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
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
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
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
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
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
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
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
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
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
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
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
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
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
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
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
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
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
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
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
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
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
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
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八万四千现前

敬 jìng《國語辭典》

敬 [ jìng ]

  1. 尊重。如:「敬重」、「敬老尊贤」。《论语·先进》:「门人不敬子路。」汉·王符《潜夫论·述赦》:「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
  2. 有礼貌的献上。如:「敬茶」、「敬酒」。《红楼梦·第五四回》:「又命宝玉:『也敬你姐姐一杯。』」
  1. 慎重、恭敬。如:「敬赠」、「敬贺」。《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宋·邢昺·疏:「居处恭谨,执事敬慎。」宋·苏轼〈答陈传道〉五首之四:「新旧诸诗,幸得敬览,不意余生,复见斯作。」
  1. 恭肃。《礼记·大学》:「为人臣,止于敬。」
  2. 表示敬意、谢意或祝贺之意的礼物。如:「喜敬」、「贺敬」、「节敬」。《后汉书 ·卷五三·周燮传》:「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和》:「便吩咐门子,于库房取书仪十两,送与苏雨为程敬。」
  3. 姓。如唐代有敬元礼。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偈 jì/jié《國語辭典》

      偈 [ jié ]

      1. 疾驰。《广雅·释诂》:「偈,疾也。」《诗经·桧风·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文选·宋玉·高唐赋》:「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2. 勇武。《广韵·入声·薛韵》:「偈,武也。」汉·扬雄《太玄经·卷六·𫔵》:「辅其折,廅其缺,其人晖且偈。」

      偈 [ jì ]

      1. 佛教文学的诗歌,无韵。音译相当于梵语gāthā的原文,义译为颂。每偈由四句构成。《五灯会元·卷一·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卢自秉烛,请别驾张日用于秀偈之侧,写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再 zài《國語辭典》

      再 [ zài ]

      1.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如:「再见」、「再嫁」、「再鞠躬」。《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2.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4.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5. 表示另有补充。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礼 ( 禮 ) lǐ
      礼 [ lǐ ]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塔 tǎ《國語辭典》

      塔 [ tǎ ]

      1. 形高頂尖的建築物,築於佛寺內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源出於印度。層數多為單數,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也稱為「佛圖」、「浮圖」、「浮屠」、「窣堵波」。
      2. 高聳而形狀似塔的建築物。如:「燈塔」、「水塔」、「瞭望塔」、「金字塔」。
      3. 一種西式點心。為英語tart的音譯。指上層無皮露餡的小甜餅或水果派。如:「蛋塔」、「椰子塔」。
      八万四千(八萬四千)bā wàn sì qiān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説。” 宋 陆游 《醉歌》:“八万四千颠倒想,与君同付醉眠中。”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惟有 天台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1.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2.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4.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6. 姓。如晋代有光逸。
      1.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1.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2.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2.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3.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现前(現前)xiàn qián
      (1).出现于眼前。《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 呵罗单 跋摩 以顶礼足,犹如现前,以体布地,如殿陛道,供养恭敬,如奉世尊。” 宋 范成大 《枕上二绝》之二:“枕前百忍忽纷然,旧学新闻总现前。” 明 袁中道 《答云浦书》:“阴境现前,倏而随去。”
      (2).眼前,目前。 宋 朱敦儒 《好事近》词:“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道﹞:‘ 老孙 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清 蒋士铨 《冬青树·留营》:“獃子獃子,捨却现前受用,要图身后虚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